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二十章 抽絲剝繭!

“第四個原因,手術前關節感染的結核菌有可能先移植到腸內,導致了腸結核,然後再把大腸埃希菌帶到手術創口內。”

“這是我對會有大腸埃希菌感染的原因考慮。”

曹曉和說完這些,不僅是曲宏盛,就連陸成和方泥馨都大吃了一驚。

哦豁,這曹曉和去了京都幾個月,竟然有這麼大的提升啊,他在京都到底經歷了些什麼,又學到了些什麼?

這麼看,曹曉和如今的知識儲備,不算低。他也不算是說假話,在京都是真的學了不少的東西,只是可能比起陸成和方泥馨學到的要稍微少一點。

但是,學習這個東西也要講前期基礎的,陸成和方泥馨的基礎本身就比曹曉和要好。

曹曉和看了幾個人一眼,又繼續說:“髖關節的結核,有可能透過肌間隙向膝關節蔓延而導致膝關節炎。”

“之所以不先做右膝關節,就是因為做了右膝關節,右髖關節內的結核菌,還可以透過原有的通道往下蔓延,導致持續性感染菌源。如果要先做右側的話,也只能先做右髖關節。”

“而之所以要從左右髖關節中選做左髖關節,除了剛剛小謝講的那個原因之外,還有三個原因。”

“第一,為了避免左髖關節的結核桿菌,再次透過髖關節和膝關節的隱藏間隙向下蔓延,再次導致左側的膝關節炎。”

“第二,患者左側的肌力要好一些,儘早救治左下肢的話,會更加利於活動的恢復,也更加利於功能的保全。”

“第三,左髖關節暫時沒有骨缺損,所以先保留左側功能的可能性也更加大一點。手術簡單,術後恢復的效果及預期更好。”

曹曉和說完,稍微眨了眨眼,就聰明瞭很多,回:“曲老師,我暫時想到的就只有這些了。”

謝建看了曹曉和一眼,心裡略微苦澀。

說起來,謝建之前就知道,曹曉和其實之前也不是骨科專業的研究生,而是急診科的研究生,只是陰差陽錯地準備去讀李東山的研究生的時候,從急診科轉來了骨科。

屬於半路出家的。

而曹曉和接觸骨科的時間,也是從今年才開始,雖然比他謝建要長一些,但是,長的時間也不會長很多,而曹曉和這麼短的時間,就有這麼厲害了,從他想不到的地方找出來這麼多的蛛絲馬跡。

著實是讓謝建覺得難以置信。

“不錯,回答得非常不錯,你解釋得這麼詳細,甚至有一點讓我都覺得非常新穎啊。”曲宏盛笑著,也並不避諱。

實際上,曹曉和說的一點,曲宏盛之前都沒想過,只是想了其他方面的理由。

不過,曲宏盛還是看向了方泥馨和陸成,問:“你們兩位老總還有什麼補充沒有?”

現在沒有主治,沒有副教授,只能是把陸成和方泥馨當成主治和副高來替用了。

方泥馨說:“曲教授,關節結核的治療,從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就開始了。一般來講,同側肢體多關節結核感染時,選擇更上游的關節手術。”

“如果雙側都有關節結核的話,選擇受累關節最少的一側先行手術。”

“這是有循證醫學證據的。”

方泥馨的一句話,直接概括了所有的好處。

曹曉和的嘴角抖了抖。

&n,說了這麼一大堆,其實就是廢話?

“嗯。不錯不錯,小方博覽群文獻啊。”曲宏盛點了點頭,表示這個答案,他是滿意的。

不管是謝建還是曹曉和所講的,都是個人根據現有知識的推測,只是自己的揣摩,並沒考慮到循證醫學的證據。

循證醫學的證據,可是進行分級的。即便是專家的意見,指南書上的意見,也不過只有第三等級的可信度,與客觀的大量資料支撐比起來,誰以為,其實都是沒用的。

方泥馨面無表情,這篇經典的文獻,方泥馨早就看過了,也沒什麼覺得驕傲的。

陸成看了方泥馨一眼,因為這篇文獻,方泥馨給他看過,想來是沒給曹曉和,或者就是給了曹曉和,但是曹曉和沒看。

關節結核啊,這本身就是個硬茬啊,還是多發關節結核並感染,不太好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