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魔主的到訪並未引起波瀾。
伏衡華與傅玄星心態如常,繼續配合李樸等人忙碌“神像計劃”。
三日後,第一次內測降臨者出現。
主城噴湧萬千華彩,司馬天祚的神像推動“招魂陣”,璀璨的門扉緩緩開啟,一道道流星划向神像前方的廣場。
隨後,生君神像升騰無邊造化瑞氣。那些流光得造化塑形,在廣場上化作一個個身著單衣的男女老少。
共三千人。
司馬天祚的聲音在眾人耳畔迴響:“救人便是救己。爾等神洲毀滅,家園不存。若在此地挽救蒼生,功德圓滿,他朝可起死回生,重塑浩土。”
這是與伏衡華以及諸多聖者交流後,大家聯合決定的事。
只要雷洲得救,他們便會設法為彼等重新塑造一方神洲。而伏衡華也打算在那方神洲動一些手腳,以完成玄旦之盟。
荊隆是曾經見過司馬天祚的倖存者。
此刻重新甦醒,望著司馬天祚的神像,恍如隔世一般。
而在他愣神時,周邊的人群紛紛按照司馬天祚指點,前往五個神像前獲取賜福。
所謂賜福,便是模擬道種,可以讓人快速適應相應的道路。
荊隆回神時,看到司馬天祚的神像前已經排滿長龍。
“這麼長?”
粗略一數,大概有上千人選擇司馬天祚的賜福。
這也在情理之中。如荊隆這樣最後一批沉眠的人,他們清楚見識到司馬天祚的神通,也感激這位前輩的善意庇護。
如今再度甦醒,自然更傾向於他。
而面對這一情況,司馬天祚不得不再度出言,勸導眾人按照自己的性格與擅長,選擇合適的修行道路。
人群逐漸分散,兩側的劍神像、戰神像前也逐步聚集人手。當然,萬咒真君的神像前亦有諸多修士在研究、考量。
唯獨生君神像這邊,排隊的人最少。
原因很簡單。
按照司馬天祚傳給他們的資料。他們在這裡殺蟲修煉,可以自行煉製丹藥、法寶。也可透過材料向生君神像申請,借造化之火煉成物品。有丹藥療傷,又何須一個專注輔助的修行道路?
荊隆想了想,默默湊到劍神像邊上。
他本人原是一位築基期修士,以神識默默觀察。從劍神像中感受到一股逍遙自在的意境。
隨後走到萬咒神像前,淵博的智慧之光在神識觀照下,幻化無數條道法咒文。
“逍遙、智慧。”
再度走到中央的神像前。
神像悲憫地注視著前方,彷彿在關護一切世人。
荊隆喃喃道:“慈悲。”
這是五條道路所代表的理念嗎?
來到生君面前,雖然他也是一臉慈和,但神像手持不死草,所彰顯的道路是長生。
至於最後的戰神像,直接被荊隆忽略。
那位前輩的道路,和自己太不符合了——力量。
“排除力量這最不應該的東西,前四者中選擇的話……”
修真到底是為了逍遙,為了智慧求知,為了救護眾生,還是長生不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