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荊隆沉思時,伏衡華等人也坐在天門邊上,觀看下面眾人的選擇。
“有點意思。李道友的這種道路選擇,很有意思嘛——你們天目學堂的入門考核,便是這個?”
李樸點頭道:“我和四位道友建立學堂,各自傳下自己的修行理念,並以五行彰之,招收符合自身理念的學生。”
衡華早就聽他提過,倒不以為意。
傅玄星、李作舟等人聽得津津有味。
“我以水為道,取淵弘智慧,以教化蒼生。”
“我一位道友以金為道,主殺伐。其擅長劍仙道法,認為力量才是修行道路上的關鍵。”
祝繼清迅速搖頭:“我輩劍仙自當逍遙自在,超脫為己。一心沉迷力量,難得大道,難得大道啊!”
衡華暗道:那位,想必就是天天跟李樸吵架的人吧。僅憑一部太清書,恐怕無法彌合他二人的理念分歧。
“逍遙自在,我們學校的主任倒是這份理念。他是以火得道,擅長變化、左道之術。認為修真本應逍遙自在,無拘無束。”
說話間,李樸彰顯天目洲入學的一幕。
一群少年人站在草坪上,前方有五座光門。每座光門前站著一個人,講述自己一脈的理念。
除智慧、神通、逍遙外,還有慈悲與毅力。
少年們三三兩兩走向自己嚮往的門扉,在光門背後是五座風格迥異的園舍。
“雖然五座園舍的大課都是一起上。但各自園舍都有一些秘傳法術。比如,我會傳授天機占卜、推演道術。太白園舍要求捨生必須掌握一手高明的護道劍術。祝融園舍是飛虹保命之術,青乙園舍是煉丹術,地元園舍是不破金身法。”
聽到煉體秘術,李作舟來了精神。
“地元園舍的主人是體修的同道?”
“不是,那是我們天目洲的一位劫仙前輩。他被我們幾個請來做教師,也建立了一座園舍。他的理念是毅力。他認為修仙問道,非大毅力之輩而不可為。為此,他那一脈的學生修行最為艱苦,以此鍛鍊心智——和道友這邊的體修道路很相似。”
“修道,的確需要毅力。”
看著自己的神像,猶豫再三後,李作舟抹去神像原本的精神烙印,換上“毅力”。
安忍如山的毅力。
恰好,配合其他四人也構成另類的五行迴圈。
……
荊隆察覺到戰神像的理念昇華,卻不以為意。
毅力?安忍?
那也不是我的理念。
最終,他走向長生。
“我還不知道自己未來會選擇什麼道路。但沒有漫長的生命,也無法按照自己的心意來活。”
於是,他對生君行禮。
神像手中的不死草忽然冒出一團青光,沒入荊隆體內。
瞬間,“長春仙法”映入腦海。在“長春靈種”幫助下,真氣迅速在體內生成,並按照特定心法流轉全身。
“等等——這運功路線似乎比我原本的更加高明?”
荊隆原本是一個普通築基修士,修行功法也只是一篇大眾心法。自然比不上衡華精心編撰的長春仙法。
“如果我真正復活,迴歸故土。豈非也能把這篇心法帶回去修煉?”
一念至此,他沒有完全依賴“長春靈種”,而是自身在默默推動心法,嘗試並熟練這門運氣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