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已經到來,可是許多人仍舊掙扎在黑暗中,總醫院這時候出手,勢必會得到這些人的感激。
有大批技術骨幹的加入,由他們帶出來的學生,能差到哪裡去呢?
院長看得眼睛泛光,內心也有了無數的想法。
總醫院在技術、藥方等方面,已經是拾人牙慧,科研所不過是個擺設,多少年都沒出過成績了,那才是真正燒人才和裝置的地方呢!
院長看得激動,拿著紅筆,在第一張建議上批覆:透過!
第二條則是福利和制度相結合,徹底貫徹組織的多勞多得,讓努力和回報成正比。
門市部一個月八九千的任務,哪怕平攤到每個人頭上,也能有兩三塊呢。
再說門市部只是一個開始,往後還有其他賺錢的專案開辦其來,錢不再是桎梏醫院改變的關鍵問題了。
池芸兒還羅列了不少詳細、有效、針對性強的措施。
院長一眼瞅過去,想都不用想,同意!
錢跟幹勁是掛鉤的,每家負擔都不輕鬆,誰跟錢過不去?
在錢方面內卷,總醫院如今也能幹起來……
第三是裝置和技術,這些都是沒有國界的,誰能跟得上技術發展,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醫院要強硬地跟組織申請,更換裝置,不能只緊著新單位來吧?要公平對待,新單位也能用他們用舊的裝置,而他們也能換一波新,彼此裝置配置能達到一個平等的位置。
更何況醫院願意幫組織分擔下錢財方面的問題。
便宜的自己購買,貴得讓組織給提供優惠……
第四是服務,這也是極為關鍵的方面!
醫院是為百姓服務的,那麼服務的態度、質量以及全面性,將會成為醫院今後發展的推力和阻力。
不過是多些笑臉、耐心,多上些便民設施,不費錢只是用心的事情,就能讓來醫院的病人和病人家屬,感受到溫暖。
客流量是醫院發展立於不敗之地,最忠實的標杆……
院長連連點頭,同意同意統統都同意,而且他準備跟幾個屬下商討後,詳細寫出個申請書,遞交給組織批准。
革新才有出路,等申請書獲批後,他再召開全醫院主任及以上職工大會……
接下來便是關於開飯館的事情。
院長心頭大事得到解決,渾身輕鬆不少,臉上帶著笑意和期待,看看這些孩子又要折騰出什麼花樣。
“開辦餐館一條街?”院長剛看了個開頭就愣住了。
不過他繼續往下看。
醫院很大,四周全部是用圍牆給圈起來的,所以醫院守著極好的資源卻沒有利用,相當於每天外拒一個億吶!
雖然說是開辦餐館一條街,池芸兒的想法是,先將北面和東面給優先開發出來,將其他單位職工的錢賺手裡。
>>
【暢讀更新載入慢,有廣告,章節不完整,請退出暢讀後閱讀!】
家屬區面積很大,如此龐大的消費群體,也只有兩家面積不大的供銷社來服務。人們經常要騎著腳踏車或者坐公交車,去市裡百貨大樓、大型的供銷社來採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