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家裡條件過得去的人家都參與進來。
很快一批批的傢俱家電和布藝品送入到新房子中,等三個月晾曬期過後,大傢伙挑選了幾個好日子,跟要好的鄰居、同事們互相幫忙輪流搬家!
家屬區足足熱鬧了半個月,可把周遭單位的職工和家屬們都羨慕嫉妒恨到紅眼,紛紛鼓動著自家單位也學著總醫院般,在單位四周開辦鋪子。
瞧瞧四盛街的人流量,誰不眼饞?
可是,沒有人效仿嗎?
不,夏華人別的方面可以不優秀不突出,但是跟風和高仿的速度,是全世界無與倫比的。
但是呢?一圈又一圈的鋪子開辦其來了,同樣參照著四盛街的方式,不論經營的種類還是服務方式,都能做到一比一的對應。
結果呢?
沒有一個單位能夠模擬到,四盛街的成功!
這時候總醫院的職工們,更是對池芸兒心服口服了,尤其是後來被招進來的下鄉知青們。
在理智上,他們是特別感激池芸兒,可是隨著時間拉長,大傢伙內心有時候也會出現其他的聲音。
如果換做他們,能不能跟池芸兒做得一樣好呢?
答案是一定的,他們不比池芸兒差,這是每個人對自己盲目的自信。
可看到一個又一個失敗的事實,他們都沉默了。
一家獨大容易招人嫉恨,總醫院如此大的單位也要顧及一下。
那些單位、工廠直接一封信,就讓組織尋上總醫院,讓他們也拉扯下兄弟單位,拓展些副業,造福諸多職工和家屬們。
沒辦法,老院長又把池芸兒給喊來,說了這件事情。
市場就這麼大,人人都想要分一碗羹。
池芸兒卻笑著說:“老院長,您做好與他們討價還價的準備了嗎?”
“沒道理咱們出主意出力氣,然後便宜都讓他們給佔了吧?”
老院長點點頭,“你說得對,不將他們扒一層皮,他們還以為咱們總醫院是泥人呢,任由他們揉捏!”
只是出個地方,就想要將便宜佔盡,哪來這麼好的事情?
池芸兒腦袋中的好點子多著呢。
如今春風已經開始緩緩吹起,很快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配備設施得提前建立起來!
為了防止副業重疊產生競爭,她給他們每個單位都量身定製了,適合自個兒的副業。
池芸兒先從總醫院附近的單位開始,什麼酒店、旅行社、娛樂室、體驗館、興趣班等等,每一種看似普通的專案,都被她深挖到閃光點並且放大,再利用上廣告效應。
一個接一個的專案給開辦起來,各個都是池芸兒從頭到尾地跟進,像是一朵朵璀璨的煙花,競相綻放。
京都百姓們的生活越發豐富多彩起來,整個精神氣都不一樣了。
同樣的,池芸兒的收穫也巨大,家裡的房子是一套接一套地囤吶。
最後還是江以華出面,不辭辛勞地進行一次又一次地換房,硬生生給她換在一個樓棟裡!
這時候池芸兒已經懷了身孕,正式申請調到農所後勤部掌管單位福利的發放。
而農所也建立了一圈商鋪,低價租給職工家屬開辦店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