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次會議徐青都沒有參加,但知道會議情況,現在他覺得不能再這樣吵下去,永遠都不會有結果。
所以徐青今天把他們都召集來開會,完全解決辦公大廈的問題。
本來這件事徐青可以一言而定,但徐青沒有這樣做。
確實,現在徐青所有的公司都被徐青絕對掌控,徐青可以一言決定所有的事情。
但除了寥寥幾個徐青認為需要自己一言決定的事情,其他事情徐青都會開會討論,充分尊重其他人的意見。
徐青不這樣做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幾個主要原因,一是徐青知道自己的能力不比那些管理人員更強。
現在徐青能擁有數百億美元的身家,很大程度上是靠著未來資訊,實際個人能力佔很少一部分。
並且隨著公司越來越多,越來越大,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複雜,徐青需要群體的智慧來解決問題。
二是如果徐青總是一言堂,會讓下屬變成只會點頭的木偶,他們對公司的歸屬感會極大減少。
試想一下,如果事情都是由你的上司決定,而你只能聽取命令,你對公司的歸屬感會不會極大減少?
一言堂還會導致一個問題出現,就是優秀的下屬會大量離職,但凡有能力的職場人士,都會想擁有很大的自主權。
如果事情總是由上司決定,他們的自主權幾乎沒有,不辭職才怪。
建立辦公大廈這件事還達不到徐青一言決定的程度,而且讓公司爭奪辦公大廈也有好處。
可以讓這些公司互相競爭,不是指市場上互相競爭,而是公司業績的互相競爭。
因為徐青給了一個標準,業績多,發展好的公司在爭奪辦公大廈方面更有優勢。
半年前徐青就給了這個標準,現在半年過去了,這些公司因為這個標準早已發足馬力提升公司的業績。
根據徐青手中掌控的資訊,這些公司為了爭奪辦公大廈,工作熱情極高,工作業績比預期提高了不少。
這也算是意外之喜,當初徐青只是隨口說了個標準,沒想到竟然能引發各公司互相競爭。
很好,以後或許還可以採用類似的方法讓各公司互相競爭。
個人和個人之間要有互相競爭,一個公司內部也要有互相競爭,各公司之間也不例外。
只有互相競爭,才能更好的激發他們的潛力,從而讓公司發展的更好。
今天的會議,徐青首先讓各公司的負責人,陳述為什麼自己管理的公司,要建立辦公大廈的理由。
各公司的負責人不愧是頂級人才,一個個理由聽起來非常充分,好像徐青不把名額給他們公司,徐青就犯了大錯誤。
一時間徐青也難以決定,手心手背都是肉,名額給誰好呢?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