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四回:小六聞孝思母親 玄策再問舍利蹤(下)

第四十四回:小六聞孝思母親 玄策再問舍利蹤(下)&nbsp第1/1頁

“大師,不知道這佛陀當年焚身之處在什麼地方,我等也準備觀瞻禮敬一番?”王玄策雙手合十的向老僧問起。

老僧看了看,天色尚早,再掃視一番眾人之後,均是一改剛才悲傷之情,於是就欣喜的對他們說道:“這佛陀焚身之處,就在這河的對岸,那就有老僧帶這你們前去觀瞻一番吧。”

“既如此,多謝大師”王玄策依舊頗為有禮的回覆到。

跨過這前方不遠出的一座浮橋,眾人就度過了這阿恃多伐底河,來到了這婆娑林的對岸。只見老僧引著他們就到了一塊平坦之地的佛塔跟前,這座佛塔猶如剛才見過的那幾座一般大小。也是飽經滄桑,經受著風吹雨打的侵蝕。

“這佛塔前面這塊呈黃黑色的土地,就是當年佛陀焚身的地方嗎?”陳茂材看著泥土中依舊摻雜這的灰炭,就向老僧問到。

“正是,當年這佛陀涅槃之後,人神盡數悲憫,就用七寶裝飾金棺,用千層細布纏過身體,並且放置了很多香花,樹立了不少釩幢華蓋,末羅族人抬著金棺,前有引導,後有隨從,度過這阿恃多伐底河之後,就來到了這裡,堆積了很多香木,放置了香油,然後就點火焚燒,其中有兩層細布沒被燒著,一層是貼身的那一層,一層是最外面的一層,再後來就得到了這眾多的舍利。”老僧於是就向眾人解釋到。

當聽聞這佛陀在此處圓寂之後,再加上這老僧最後突出舍利兩個字,頓時讓王玄策隨即又想起了此次出行這五印度之時,武皇后的最後交代。因此,就稍稍思索之後,向他請教到:“我等曾聽聞這戒賢法師說起,有八分舍利之說,敢問大師,當年佛陀的八萬四千多顆舍利,可都是從這裡分封到列國的?”

“看來使節對我天竺的佛教淵源,也是瞭解的不少。的確,當年這佛陀圓寂之後,就得到了這八萬四千多顆舍利,而這旁邊的碑文,就記載了這八分舍利之事”話語之間,老僧就將他們引到了這旁邊的一根很有年代的石柱之前。

只見這石柱一丈來高,上面密密麻麻的用梵文抒寫了甚多之文字。隨即,這老僧就這樣對他們解釋道:“當年,隨著佛陀火葬的結束,有八個國家的國王率領軍隊就趕了過來。隨後他們就派出了一個德高望重的婆羅門人,對當時這拘屍那揭羅國的末羅人勸說到:“天神,世人的導師佛陀,在你們這個國家圓寂,所以我們才從遠的地方趕來,為的就是請回一份舍利,在我們的國家安然供奉,讓佛陀的榮光沐浴這百姓”。雖說當時的各國君王均很是誠懇,但是這末羅人卻說道:“佛陀屈尊降臨,來到我們這個偏遠的國家,如今世上盛名的導師去世,眾生也都喪失了慈父,佛陀的舍利,自當有我們來供養,是不可能給你們的,希望你們能夠理解”

當聽到這樣的答覆之後,這八國的國王親自出面,低聲下氣的懇求當時的末羅人,希望能夠答應他們的請求,但是,這末羅人依舊嚴詞拒絕。於是,在得不到應允之後,這八個國家的國王經過這麼一商量,接著就義正辭嚴的告訴這末羅人:既然以禮相求,你們不答應,那麼我們就只能夠動用武力了。”

在這危機的關頭,那位德高望重的婆羅門人,又一次入城勸說這末羅人到:“你們好好想想吧,佛陀在世之時,就是一大慈大悲之人。並且修富積善,經歷了多少歲月,相比你們也聽說過。現在要將你們這末羅人帶入無盡的戰火之中,也實在是不應該呀,每一顆舍利都擁有這至高無上的靈力,供奉一顆足矣,何必要將這八萬多顆全部據為己有呢,我提議,不如將這舍利分成八分,每個國家都供奉起來,這樣將佛法傳遞到我五天竺各地,不正是佛陀嚮往的嗎?

於是,面對如此的境況,這末羅人權衡再三之後,也算是為了這普天之下的所有生靈,就聽從了他們的要求,將這佛陀的真身舍利分為八分,都各自供養。

後來這天帝釋,對各位國王說道:“天界也應該有一份,請不要逼我們依靠武力爭奪”。再後來這阿那婆達多龍王,文鄰龍王,也這樣說道:“請不要漏掉我們,如若真要依仗武力,你們也不是我們的對手”面對如此爭吵的局面,那位婆羅門德高望重的人就直接說道:都不要爭吵了,應當一起平分。

於是,眾人均席地而坐。將這佛陀遺留下來的舍利,先是平均分成了三分,一份留給天神,一份給眾龍王,另一份則留在人間,再有八個國家平分。

當得到這無上至寶之後,天神,龍王和各國國王,無不悲哀傷痛。自此這即將引起的無盡戰火,也就這樣在安然之中結束……”

聽到老僧如此之說,王玄策隨即回到:“想當初這佛陀遺留下來的三顆至高無上的舍利。佛牙舍利如今在我大唐安然供奉,可惜的則是這佛頂骨舍利,佛指舍利如今卻是下落不明,不知法師可知道其下落否?”

因為已經接觸這麼就久,透過這甚多之攀談,老僧也感覺到這王玄策等人不像是壞人,何況自己對這舍利之事,又看得比較淡,因為他自己追求的就是心中的那份安靜。因此淡然的回覆到:“老僧實在是不知。在二十年前,這無遮大會之上,聽聞這三顆至寶還安然供奉,不曾想,今日竟有兩顆遺失,唉……”

“實不相瞞,當年的佛牙舍利正是戒賢法師相贈,如今在我大唐大放光芒;我等此次前來禮佛,正是為了禮敬著佛指舍利和佛頂骨舍利,可惜的則是如今這兩顆至寶都不在了先前的供奉之地了,所以也是頗感惋惜”王玄策帶著一些憂慮說道……

“佛法向來沒有蒙塵的時候,即使在這個地方凋零,必定會在另外的一個地方興盛,而這佛陀之真身舍利也是如此,既然他在我五印度暫時消失不見,我想必定會在暗地裡向著佛法興盛的地方走去,所以,還請王長史不必介懷”老僧依舊是頗為有禮的對他們說道。

聽得這一番話語,雖說王玄策未曾問到想知道的,但是畢竟也釋懷了不少……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