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日,趙英圻騎著馬從皇宮裡出來,身後跟著趙彤和左津,趙英圻也已經是東吳三品大員,軍中大將,獨鎮一方,可以從皇城中乘馬而出。
邊走著邊跟左津吩咐,儘快到兵部去將補充的一萬水軍兵員點齊,還有一應軍船器械糧秣餉錢等都一一辦妥,好到三山湖上任。
正當此時,後面一輛馬車趕上來,車廂窗戶上的簾子掀起,原來是首相王鶴之。
王鶴之邀請趙英圻到其府上一敘,趙英圻吩咐了左津儘快去辦之後就跟王鶴之同行。
還是上次見王鶴之的那個花園,不過這次應該是有正事要談,所以沒有設酒置宴,只是淡茶兩杯。
簡單的客氣了一番,王鶴之就直入主題:“不知趙將軍可聽說了鄭越之戰?”
“在下在軍報還有其他渠道都已經聽說此事了,越國此次出兵只怕是所圖者大,輕易不會收兵了。”趙英圻沒有將昨日裡端靈雲給他的信說出來。
“不光是這樣,鄭國彈丸小地,不過五府四十二縣,斷然不可能抵擋越國強攻太久。”王鶴之給趙英圻還有趙彤都斟上茶,然後繼續道:“但是現在出現了大變數,陳國不知為何已經出兵,向著鄭國進發,看樣子是準備要援助鄭國,魏國被夾在鄭國和陳國之間,對於陳國的動作也做出了很大的反應。”
說到這裡,王鶴之抿了一口茶,趙英圻猜測著接道:“難道魏國也出兵了?”
王鶴之放下茶杯,長嘆一聲:“是啊,陳國出兵五萬,魏國出兵三萬,已經進入鄭國,只不過沒有輕舉妄動,尚未與越國接戰,現在鄭國國內四方勢力正在對峙,形勢十分緊張啊。”
趙英圻幫王鶴之續上茶,也稍稍的思索了一下,問道:“可魏國與我大吳乃盟友,此番魏國出兵,只怕我大吳也難以置身事外了吧?”
“是啊,魏國此舉,倒是讓我大吳十分的被動。”
“可是因為我大吳距離鄭國太遠,難以馳援之故?”趙英圻看似在思考著鄭國的局勢,實際上是在揣測著王鶴之言語之間的意思。
“我大吳主要依賴於瀾江水系,若是與陳、魏兩國之間的運河修好,自然是一路南下。可如今卻是鞭長莫及,想要在幾千裡之外提供幫助,趙將軍乃精通兵法之人,可有什麼好辦法啊?”王鶴之輕輕的看了一眼趙英圻。
趙英圻明白了,援助鄭國不一定非要直接派兵過去,直接攻擊越國,來一出圍越救鄭也是一個辦法,既然如此,趙英圻也就就坡下驢直接說道:“既然如此,在下剛剛就任三山湖總督,自當為我大吳效力,不若就從瀾江一路西上,直搗越國國都陵州,逼迫越國高軍父子回兵,王相意下如何?”
“果然英雄所見略同,正該如此,王某明日就稟明陛下,給趙將軍再派水軍一萬戰船六百艘,還望趙將軍儘快成行。”王鶴之的想法已經說明,也已經得到趙英圻的回應,也就沒有再留趙英圻。
趙英圻出了相府,撇了撇嘴。這王鶴之和那個皇帝看來是已經商量好了,怪不得剛才在皇宮裡面聖時給自己撥付軍士戰船時那麼痛快。
不過趙英圻知道他們對自己肯定還是有所隱瞞的,最起碼鄭國皇子和皇女在陳國避難的事情,他們就沒有說。
端靈雲給自己的信中說道“鄭國宗親已向我陳國陛下親遞國書”還有“保住鄭國傳承”,明顯就是略顯隱晦的告訴趙英圻有鄭國宗親在陳國,而傳承一詞更是說明這宗親就是鄭國的皇子皇女。
趙英圻想來,陳國發兵鄭國只怕也是因為鄭國皇子和皇女,不然的話陳國何必大老遠的繞開魏國跑過去和越國結這個樑子。
至於魏國那邊,只怕是也得到了一些風聲,加上鄭國的確十分危急,才會來不及和東吳通氣就草草派兵入鄭國。
對於趙英圻來說,目前整合雙旗幫,以及接收兵部派來的水軍戰船等還需要一定時間,等到起錨西上進攻越國,只怕沒有個把月是難以成行。
好在鄭國那邊已經形成對峙局面,短時間內應該也不會出現什麼太大的變化。
所以趙英圻此時相比於攻入越國,倒是覺得應該聽端靈雲信中所說,去一趟陳國。
畢竟鄭國皇子皇女在的話,可以從他們的口中知道一些鄭越兩國之戰的一些直接訊息,比這邊傳了好幾手的資訊要更有價值。
另外就是趙英圻還有事情要拜託端靈雲。
如今已經說好了要儘快整合雙旗幫以及加派的水軍,看來只能是偷悄悄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