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章 柴米油鹽

許二叔和里正老根大清早進城,晌午時分喜滋滋地回來了。

瞧見兩人滿面笑容,還是坐著馬車而歸,便知收穫不菲。

“你們是不知道,今歲冬天冷的格外厲害,除了窖裡蔫不拉幾的菘菜,壓根見不到半片嫩菜。

長安城裡的富貴人家,甚至是皇宮王府,都盼著鮮嫩菜呢!

西市販菜的常四爺,嘗過豆腐和豆芽後,當即眼睛放光,兩筐全買了,還說往後有多少要多少。

魚哥兒猜猜,作價幾何?”

一下車,里正老根便竹筒倒豆子般介紹情況。

陳魚對大唐行情和物價尚且陌生,故而並未冒然定價,只是叮囑許二叔隨行就市。

但有一個原則,物以稀為貴,不能便宜賣。

“豆腐一斤五十錢,豆芽一斤三十錢啊!”

里正老根伸出三根手指,激動難抑,種了這麼多年蔬菜,何曾賣過這般高價?

嘖嘖!

見此情景,陳魚心中瞭然,十分滿意。

災荒之年,鬥米二百錢甚是昂貴,卻不過四豆腐,六斤豆芽即可。

豆子是不被重視的雜糧,價格更低,一百錢可得三鬥有餘。

大唐官方剛確定過度量衡,一斗十升,一升約三斤。

算下來,一斤豆子成本只需三文錢。

泡水之後,可以點出兩斤豆腐,發出十斤豆芽。

即便再加上滷水和人工費用,成本也相當低廉,其中暴利可想而知。

這等商業機密,自然不足為外人道。

反而宣稱豆子要精挑細選,製作極為耗費,虛抬成本。

當然了,這些秘密遲早會被人發現。

尤其是發豆芽,只要有耐心實驗,掌握溼度和溫度不難,技術含量十分有限。

一個壟斷產品一旦大眾化,價格自然回落,恢復正常。

不過等那個時候,自家已然能小賺一大筆,完成資本原始積累。

足夠了。

兩籮筐的豆腐豆芽全部賣掉,還接了預約訂單回來。

許二叔得了陳魚的叮囑,錢幾乎全部換成東西,又買了不少豆子回來。

賺了錢首先要改善生活。

大米、白麵,油鹽醬醋,甚至是平日裡難得一見的肉食,林林總總買了不少。

還破天荒地在長安城裡租了一輛馬車,拉回居安裡,這架勢比過年都豐盛。

陳魚取了二百錢給里正,又硬塞了一塊羊肉。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