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第二道詔書來了,主題只有一個——賞賜。
拜羅藝開府儀同三司,食實封一千二百戶。
羅藝本身是燕王,幽州總管,左翊衛大將軍,職位和爵位都已經很高,或許算不上位極人臣,但絕對是臣子間的翹楚,位高權重。
現如今,李世民更加厚恩待之。
開府儀同三司,意味著羅藝自己可以開府建牙,可以建立王府屬官,培養自己的臣僚體系,甚至是兵馬。
這意味著什麼?
雖說得此封賞的王爵、公爵不在少數,但大多數時候只是榮譽性質,彰顯地位和恩寵,比如隋朝的越國公楊素。
但對於羅藝就完全不同了,他是實權人物,又在邊陲,手中還握有大軍,本就是擁兵自重。
現如今,皇帝給了他名正言順割據一方的資格。
食邑一千二百戶更是超乎尋常的恩寵,要知道李唐皇家的皇子、秦王也才不過數百封戶而已。
看到這樣的賞賜,羅藝一度有些無言。
這算什麼?
李世民這是不計前嫌,有意拉攏自己嗎?
可是轉念一行,羅藝便忐忑起來。
當初跟著李建成,可是把李世民得罪狠了,即便他有氣量,也不至於大度至此。
也許……
他是想要用賞賜來迷惑麻痺自己,然後笑裡藏刀?
羅藝心裡正這樣想的時候,不速之客登門了。
來人年歲不大,也就二十來歲,面容俊朗,彬彬有禮,器宇軒昂。
毫無疑問,世家子弟。
“拜見燕王。”
“爾乃何人?”
“在下無名之輩,不足掛齒。”
“無名總有姓吧?”
“劉!”
羅藝頓時皺起眉頭,劉是大姓,自漢以來便是大姓。
當初是皇家姓氏,但到了隋唐已經沒落,尤其是五胡時代,大量內遷的匈奴鮮卑羯氐羌人改姓劉。
使得這一姓氏人員複雜,不再是高門顯貴,連像樣的郡望名門都找不出幾家。
羅藝納悶之處就在這裡。
面前的青年如此氣度,出自五姓之家都不足為奇,至少也是個高門顯貴子弟。
突然冒出個劉姓,實在讓人意外,也讓人懷疑。
羅藝笑了笑:“年輕人,既然來拜會老夫,就不要遮遮掩掩,你這劉姓出自何處,或者和哪家有淵源?”
青年人知道無法隨意遮掩,略微想了想,又輕聲道出一個字:“元”。
“難怪!”
這一遭,羅藝恍然,還有意料之中的感覺。
元姓後世不多,但隋唐時期卻是顯貴。
因為元姓源於拓跋,乃是北魏皇室拓跋漢化而來,是鮮卑皇族後裔。
可惜北魏分裂,最終東西魏也先後被權臣取代,再到隋朝,今日的唐朝,可謂滄海桑田,情勢早已不同。
元氏雖不再是皇族,卻依舊算是名門,隋朝時還有不少人在朝為官,也參與了反抗隋煬帝的行動。
但元氏的遭遇和楊玄感類似,都是比較早動手之人,故而也遭到了隋軍最強烈的反撲與絞殺,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