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與一眾學子都在等待題目的出現。
等了很長時間,並沒有題目出現。
在場的學子,並無一人大聲喧譁,全部都是默默坐著。
陳勝也不著急。
作為理想第六山,這一山的題目一般是由聖者出題。
只是這聖者究竟是誰,陳勝卻不得而知。
題目遲遲不出現,應該是文道與大齊又起了什麼爭執。
這幾年第六山的題目就經常出現這種情況。
大齊的題目與文道的題目經常產生分歧,而引發爭執。
不過按照以往的情況,也就一刻鐘時間也不需要著急。
果然,沒多久題目就出現了。
古者,貴以德而賤用兵,孔子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聖皇王天下,廢道德而任兵革,……立鹽鐵,始張利官以給之,非長策也。故以罷之以為便也。
陳勝一看題目,頓時全身一震。
這樣的題目不出問題才怪。
這題目是討論齊國的政策。
開始引用儒門大聖孔子的話,而引出對齊國政策的思考。
這一段話很長,細細分析主要是在三個方面。
一是反對武力討伐胡人,勞民傷財,應該與民生息。
二是反對重兵鎮壓天下,對六國遺民應當以寬容為主。
三是反對當今齊國鹽鐵的制度。
陳勝將這三個方面仔細一想,頓時就有些頭大。
這題目一看就不是齊國朝堂方面出的,當今朝堂雖然開明,但是不會將這些國策拿出來討論。
這三個方面已經影響到當今齊國朝堂的方方面面。
這不是簡單的一段話,三個方面就是當今齊國的大政。
第一是直接與當今大齊的大事有關。
數十萬大軍正在集結,這樣的大事就算是聖者也無法迴避。
這是繼長平之後,第二次人數超過在百萬級別的大戰。
而且這還不是長平之戰那種兄弟闔牆的大戰,而是神州的鼎立之戰,這種大戰可以影響整個神州的氣運。
當年齊桓公北擊,護佑神州百年氣運不絕。
這一戰比那一戰更甚。
陳勝沒想到文道居然還敢在這一戰上做文章。
這種已經開始全國動員的大戰,肯定不是聖皇的靈光一閃。
陳勝幾次推演之中,這一戰都會發生,時間偏差也不多。
肯定是廟算過很多次的,文道的企圖陳勝不想思考,這裡面涉及的東西有很多。
至於第二個方面,那就是直接對齊國法家的挑釁,對待六國遺民的制度,在齊國還是以法家制度為主。
第三個方面就涉及到齊國的稅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