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說諸子百家?”
田徹澹澹說道。
田徹此時對陳勝已經有些另眼相看了,他已經明白陳勝的第四維了。
“不,不是諸子百家,是齊之法家。”
陳勝否決了田徹的猜想。
“聖皇當年變法的最終目的就是改變齊國諸子百家思想的大綻放,從威王開始,齊國建立稷下學宮,稷下學宮從興建開始,就是諸子薈萃之地,諸子之道,百花齊放,齊國臨淄從此便是天下的文化之都。”
“但是由於稷下學宮包容百家,也造成了齊國國內各種思想混雜,民眾沒有統一的思想,也對齊國軍隊有了極大的影響。”
“當世天下最強大的軍隊就是技擊士,然而技擊士卻連為魏武卒都打不過。”
“究其原因就是散漫的風氣影響。”
“先生此言有些問題吧,軍隊的強弱也與當時技擊士的的制度有些關係。”
田徹反駁道。
“也有這方面的原因,軍隊是一個國家一切實力的體現,貧富、風氣都是影響軍隊實力的東西。”
陳勝順著田徹的話說下去。
“總之就是種種原因造成了當年聖皇對齊國國內思想的種種不滿,但是由於稷下諸子的存在,聖皇也只能對國內朝堂上諸子思想進行了修正。”
“最後形成了以法家為核心,諸子顯學圍繞周圍的體系。”
“先生言之有理,這個方向說齊國四大支柱卻是一個全新角度,只是光憑這些不夠吧,先生既然說了齊要亡了,又說齊有四維,前面說了四維傾覆的話,好聽的說完了,就要說些不好聽的。”
田徹目光灼灼,他並沒有被陳勝之前從另外一個方位說起的國家大道完全打動心思,還是存在考驗的想法,畢竟阻攔儒家,那可是要付出不小的代價的,陳勝這個人他還要細細的觀察。
雖然剛剛陳勝的話有些道理,但是對於家國天下並沒有用。
“太孫目光如炬。臣既然說了大齊要亡,自然要從四維上說齊將亡之因。”
陳勝沉吟道。
“既然涉及國家制度,那就還請先生等等,此是大事。”
田徹沒有立刻讓陳勝說。
“傳史官。”
他一聲令下。
旁邊出來一名內侍。
“諾。”
內侍直接應道。
“先生稍等,我叫史官來,若是先生之言,對國家有大用,孤必不吝嗇,若是先生之言,無用,先生也不要介懷,我自會令史官毀去。”
陳勝有些遲疑的問道:“太孫,史官來了,臣能不能暢所欲言?畢竟臣接下來說的是關乎國家大計,與天下相關,不可輕傳他人之口。”
“無妨,史官是這個世上最為忠直之人,太史簡,董狐筆乃是世人皆知的故事,史官之責,記載天下興亡之事,不會對外亂說。”
田徹笑道:“先生不妨將要說的言語再組織一番,到時候若是真對家國天下有用,史官自會將你的言語記載下來,數十年後,傳播天下。”
“諾。”
陳勝行禮,隨即閉眼在腦海之中組織語言。
接下來就是他今日最大的考驗。
四維之說,太孫已經認可,接下來就要從四維上說起大齊之弊,最終還要讓太孫他們重視起自己,幫他竊取儒家氣數。
想要讓太孫對他的話沒有任何的懷疑,必須要拿出真才實學來,或許還要面對一些人的責問,這一切都要陳勝在心裡打好腹稿。
今天是陳勝和太孫第一次見面,不刷滿太孫的好感度,陳勝就對不起黃石公、對不起推演器、對不起董仲舒。
“史官到。”
沒過多久,一名內侍就帶著一名史官過來了。
“拜見太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