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天一晃而過。
11月17號,趙東淮剛在東涌侏羅紀主題公園內喊收工,就見邱淑珍跑著過來彙報,“老闆,(王文俠傳)上集殺青了,加班加點的話,估計三四天就能剪輯出成片。”
“幾位導演就是讓我來給你彙報下好訊息。”
趙導,“……”
港島影壇不缺快槍手,只不過26號確立開大片,從27號算,這才22天就真的殺青了?
只能說有錢就是大曬,多組拍攝,就是這麼6,比如(王文俠傳)上部,有拍攝少年時代王文俠小學畢業在紙廠、麵粉廠分別當學徒工的經歷。
吃苦耐勞,努力學習,一步步進步提升自己。
還有他父親對他言傳身教,王生的父親是當年1910年代寧市一個小商販,雖然不富裕,但也教導了他很多人生道理,人生路該怎麼走。
小王文俠故事線,是12歲的樊紹皇出演,扮演王文俠父親那個角色是許貫文,10月28號那一組就在許貫文團隊當導演率隊下,去內地寧市取景拍攝了。
這一組就拍了半個月。
梁嘉輝正式登場,已經是王文俠在麵粉廠當經理了,備受老闆器重信任中,帶著一家麵粉廠快速擴張,遇到民國災難,水災旱災之類,他們的麵粉廠是經常助捐,給災民發放糧食。
然後在無良奸商、土豪劣紳打壓下,在社團幫派份子打壓下,依舊靠著王生的精明才幹,混的風生水起。
不止麵粉廠大幅度擴張,還涉足各種貿易行業,1937就殺入上滬灘商界了。
和另一位商業鉅子開辦的鐘廠,甚至敢和那年代的島國貨大戰。
一切順風順水中,七七爆發,淞滬大戰,他才不得不逃離。
接下去時間段就是山城、港島發展了,劇情最巔峰就是他在港島淪陷期,港幣變廢紙時代,各種看好抗戰前景,一邊援助國內一邊收港幣。
不敢太明目張膽的收,就是開一家廢紙廠作掩護。
再到抗戰勝利,英倫遍地廢墟、港島遍地廢墟,港方都沒有充足的原材料和機器印刷貨幣,貨幣不夠,港方不得不宣佈舊鈔依舊有效,能流通。
30多歲的王生以數億現金流,一躍入局滙豐成大股東之一。
上半部就是到這裡收尾。
拍戰爭場面的,就是上滬、山城、南都等地,分別有內地導演和港島導演,一起執導戰爭戲片段、展示民國時代風貌的片段,足足五六位導演,開了五六個組。
那就是(三國演義)電視劇的導演組跑去拍戰爭戲的,得到的支援也很多。
趙東淮從1984年12月開始砸錢請央媽拍(三國演義),現在快兩年了還沒拍完……不過那邊劇組暫停一下,來拍攝一些戰爭大場面,拍攝鬼子的殘暴、有人性戲份,拍抗戰英烈們的為國奮戰,置生死與度外等等戲份,那些大導演們還是能拍得很好的。
那些劇組都不需要梁嘉輝這個王文俠扮演者,經常在劇組,而是導演們拍他們的,阿輝跟著麥璫雄拍自己的主線成長故事,他偶爾在戰爭背景下冒個泡拍一下小故事線就行。
整個電影,除了是展示王文俠的個人成長,救助災民,援建官方等俠氣成長,再到入股滙豐時的人生小巔峰。
戰爭戲,島國鬼的兇殘有人性片段,抗戰史詩背景也有很多。
和梁嘉輝這主角對立的,初期是土豪劣紳、社團幫派,後期就是島國鬼了,從上滬燒到長江兩岸,再到燒殺到港島。
阿輝這個主角的戲份,在一部90分鐘的電影裡,佔到三分之二分量,主線還是他從窮人家的孩子開始,一路成長為大亨的故事線。
最巔峰拍攝期,一個(王文俠傳)上部,能同時開八個拍攝組一起拍,導演、演員也算是匯聚大華夏區了。
那在今天的11月17號,全部殺青,也就不出奇了。
你說這麼多不同導演,拍出來的成片最終風格會不會割裂?那個問題不大,拍史實史詩抗戰背景片段的導演,五個都來自電視劇版(三國演義)。
原版三國演義總共六個導演,那版電視劇,風格割裂混亂了麼?並沒有!這要相信現階段內地拍史詩戰爭片段戲的能力和實力。
他們定位就是輔助麥璫雄拍片,定位清晰,就不會亂。
這部電影就是麥璫雄、黎大為師徒為主,梁嘉輝的戲份,超九成都是出自他們師徒之手。
其他眾多組不同成員的戲份,可以看做是一場鴻大、悲壯的亂世、抗戰史實背景補。
看著侏羅紀公園劇組有條不紊的收拾東西打算休息,趙東淮才點頭道,“下半部,那位王生的下半生,什麼時候拍都好說。”
“上半部儘快殺青後,還是希望他能看看。”
“這電影陣容比三毛(富貴列車)強大多了!”
何止是幕前幕後陣容比(富貴列車)強大?這裡面跑龍套的港星不計其數,彎彎出身的也很多,內地同樣大把抓。
拍攝時間雖然短暫,但各種戰爭大場面,大鏡頭,妥妥屬於能名留影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