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漢語博大精深,“大家跟我上”和“大家給我上”絕對是一字之差,謬之千里。
蘇東坡是什麼人?北宋文人、文豪,雖然是個大噴子講話不好聽,但也是文壇表率,殿試中乙科,賜進士及第,那是進士!
東華門外唱名方為好男兒的時代,是宋代士大夫們最高光的時刻,不少廂兵都被稱為賊配軍之類,那不是說所有廂兵都是賊配軍,但當時的社會風潮,就是不一般的重文輕武。
他那樣計程車大夫,在洪水來臨時竟然招呼著程龍和阿龍手下眾多廂兵,跟著他一起上??
那種場面震撼度,絕對是超越了無數廂兵心理極限的,稀裡糊塗,腦子一熱就跟著蘇軾一起上了,抗洪嘛,迎著越來越高漲的大水緊急修堤壩,就是為了保護他們身後的徐市古城。
電影進展到這裡,也出現了大特效鏡頭,鏡頭就是雨天裡,展示奔騰的河水猶如蛟龍一樣興風作浪,穿過一條河道,還在某處決堤,大水呼嘯著淹沒一眼望去望不到邊的良田。
鏡頭裡,更有一處古代封建村落,土質建築在大水衝擊下快速垮塌,被淹沒,更有人驚呼著跳上磚牆房頂,爬上樹頂避難,也有人逃避不及被洪水淹沒。
高階特效一下子驚的戲院裡鴉雀無聲。
過了幾十秒,當鏡頭轉移到徐市城下,蘇東坡也是雨天裡,一身泥水不管髒亂,帶著大隊伍,和時間賽跑,和洪水賽跑築堤壩,那真是看的觀眾心裡急得不行,慌得不行。
哪怕大家都知道蘇東坡在徐市抗洪是成功了的。
但是……當這樣的畫面展露在大熒幕上,還是嚇得不少人心裡直髮抖啊,很多人都想問特效是怎麼拍的了,拍的太真實,太嚇人了。
有些鏡頭是航空俯拍大河在洪水中直流而下,衝擊淹沒一切,也有些鏡頭是直對著鋪天蓋地的大水拍的,就像是帶入了第一視角。
流暢切換中,真看的不少人心裡發抖。
這些,付出了很多經費。
首先是梅雨季上游刻意關閘,存水,再在有需要的時候大放閘,讓河水奔騰像是發洪災一樣,而衝破堤壩的戲份,都是故意挖掘的,臨時在幾百畝農田中,修建了一個宋代外觀的村落。
跳上房頂和爬上樹的自然是演員。
被洪水沖走捲走的?那是道具假人。
整部(東坡治水)大特效不多,也就徐市抗洪最大,特效基地自然也想做到最好,實拍的內容加上後期超算渲染、處理,自然變得更宏大,更嚇人。
而在觀眾們心態緊繃著的時候,鏡頭又瞄準了徐市城內,眾多想提前逃離的鄉紳、宗族大人物們,站在雨中被人撐著傘避雨。
這些大部分是配角龍套,但也有觀眾們很眼熟的金牌綠葉們。
畢竟,梁嘉輝、程龍、洪琻寶、元標、林正瑛雲集的大戲大劇組,太不缺配角了。
眾多老牌綠葉都是一臉複雜,心情太複雜了,盯著前方蘇軾和大頭兵們一起抗洪搶修堤壩的畫面,看著看著,也總算有鄉紳表率,一舉手臂對左右道,“鄉親們,給我上啊,蘇知州在前線抗洪修堤,還不是為了保護我們徐市百姓??”
另一位老鄉賢也是揮舞著手臂怒吼,“梁家子弟,給我上!幫蘇知州打下手!”
他們都是喊得給我上,讓聽到這些號令的徐市百姓很有點怪異感,看看“鄉紳鄉賢”,再看看前方跟我上的蘇東坡?
對比真的太強了了!
但是,蘇軾的確是在幫徐市百姓抗洪啊!他是知州!都能做到這一步?大家還等什麼?
接下去就是一群群徐市百姓,壯丁們,冒著雨衝出城牆,喊著號子一起抗洪了。
直到,緊急修築的堤壩終於建好,城外匯聚的雨水雖然漲的更高了,但堤壩還是牢牢鎖住了這些水龍。
一夜過去,晴天來臨,陽光照耀在堤壩以及背後的徐市城牆?
無數百姓壯丁都是樂的笑開顏,大家的臉都很花,衣裝也很破爛,可那種安穩安全了的精神勁頭,真是……
當鏡頭照耀到程龍這個一身泥垢的武官身上,阿龍果斷大踏步走向蘇東坡,到了面前就單膝跪地抱拳行禮,“多謝知州活徐市全城……”
他的話都沒說完,蘇軾就大笑著打斷,把他拉了起來,“我還是喜歡你最初時,即戰戰兢兢,又帶著一點桀驁不馴的摸樣。”
阿龍懵逼的一臉凌亂。
直到蘇軾起身走下堤壩時,一路走過,廂兵和百姓壯丁也是呼啦啦跪了一地,有的是單膝抱拳行禮,有的是雙膝跪地大喊多謝知州保家救命之恩。
蘇東坡一路也不多說什麼,走下堤壩後才衝著程龍招呼,“姓王的,以後少吃點空餉少喝點兵血,趕緊回去休息一天,明天跟我一起出城,救災!!”
一大群廂兵唰的看向了程龍,阿龍又是一臉的噁心和難受。
我特麼就算吃空餉喝兵血,你真的合適這麼光明正大的說出來?他身為徐市廂兵屆的老大,就不能有一點點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