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文武群臣各自捋順清楚後,最大的問題也順理成章的來了。
關於蕭無心何時登基稱帝的事宜已經提上了日程。
“殿下!民野百姓們無不支援於你登基稱帝,我等覺得時機已然成熟,不可錯過天賜良機啊。”有大臣們說道。
其他之人也紛紛附議,皆是央求著蕭無心登基。
而蕭無心的國號、龍袍、皇冠也基本完成,只待他首肯一切就要按部就班的進行。
“既然大家如此執著,那我便是卻之不恭了,請禮部主持登基大典,司禮監協同大典其他事宜。”
諸事皆定,登基大典也如約而至。
......
這天,趙居正一身素裝來到皇城,蕭無心因為正在準備登基的事情忙的不可開交。
見趙居正到來,蕭無心連忙丟下手中的工作:“大帥,你這身打扮是?”
“我累了,想出去走走。”
趙居正有一種老父親看見兒子成家立業後的釋然。
面對他的急流勇退,蕭無心不甚其解,說道:“我需要你的輔助。”
“你需要的不是我,而是他們。”趙居正指著遠處的年輕群臣。
他們才是王朝的未來,是王朝的肱股之臣。
趙居正去意很是決然,蕭無心也不再強求,人各有志,他的志向不在朝堂,而在民野。
這些年久居廟堂,便是為了當年的那一份承諾。
“臨走之前,還有一些話要與你說上幾句。”趙居正伸出三根手指頭:“三件事。”
蕭無心躬身作揖,態度尊敬。
“為君者,第一要做的就是狠,你的心還是太軟了,這般永遠成不了大氣。第二,要有胸懷,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蕭遠山便是疑心病重,錯殺了無數忠臣良將,這才導致蕭皇庭叛亂無人可用。”
“你早要以史為鑑,只興替,莫要墜入蕭遠山的後塵。”
蕭無心三鞠躬:“多謝大帥教誨,我定銘記於心。”
“最後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趙居正緩緩開口說道,“從北梁借的十萬大軍你打算如何處置?!”
“自然是還回來。”
“錯!潑出去的水,那還有收回來的道理。”
“您的意思是......”
“當然是收歸囊中。”
“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