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2章無奈之舉

“就李長福他們造出來的紙。”洪連朔眨了眨眼看著曹懷民說道,特地的又說道,“就那個用楮樹皮造出來的紙。”

“對!”曹懷民點點頭道,“我看史書上有記載,樹皮衣,就是用它做的。”

洪連朔輕蹙著眉頭看著他又道,“這結實嗎?一撕不就扯了。”手上比劃著。

“您要故意的撕扯,那綾羅綢緞它也遭不住。”韓擒虎哭笑不得地說道。

經他們這麼一說,洪連朔搜尋記憶:這紙做衣服,晚唐徐夤曾作《紙被》,詩云:“披對勁風溫勝酒,擁聽寒風暖於綿。”描寫廢棄紙張製成的被子具有很好的防寒效果。

這就不得不提到,這勞動人民的紙衣、以及加以改進的紙裘。

唐朝造紙業發達,紙張價格低,窮苦百姓收集廢紙製成紙衣、紙被。“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這和後來一些流浪漢撿報紙墊進衣服、或裹著報紙禦寒是一樣的道理。

後來逐漸發展升級,紙衣製作的工序也愈加成熟、複雜,把楮樹皮做成的紙蒸煮、壓制,加入胡桃增加柔軟度,最終成品可以直接裁剪製衣,還可以在夾層填入棉絮保暖。

楮樹的韌皮纖維韌性好,成品潔白,隨著經濟發展,出於美觀的需求,宋代的紙衣還可以漂染顏色、修補點綴。

蘇軾還就紙被破損後如何補救寫過文章:“紙被舊而毛起者將破,用黃蜀葵梗五七根,捶碎水浸涎刷之則如新。或用木槿針葉搗水刷之亦妙。”

陸游則對紙衣的柔軟輕暖甚是中意:“村居日飲酒,對梅花醉,則擁紙衾睡熟,甚自適也。”

文豪們的家境殷實,生活情趣自然更高雅些,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選擇紙衣主要是價效比高,價格適宜,保暖柔韌且方便修補。

宋代的學術筆記《容齋隨筆》中曾有記錄:“隆冬披紙裘,客有就訪,亦欣然延納。”並且,大雪時節皇家和官府賑濟百姓,除了施捨粥米之外,也會分發紙裘。

在棉紡織技術尚未全面升級的時代,以楮樹皮為代表的紙製品為百姓禦寒保暖做出了極大貢獻,甚至連作戰鎧甲,也有紙製品,“以薄紙重重作數十疊,一過又一過,至數十疊,則失凡之力亦已盡矣。雖欲透,亦無奈何。”

“紙衣服可以一試,還得填充,就是厚厚的一摞它也不保暖啊!也得看看結不結實。”洪連朔烏黑的童仁看著他們說道。

“這紙衣服兄弟們是穿不了。”林南征聞言立馬說道,“可經不住訓練摸爬滾打。”

“這蓋完房子咱們又要修河堤,磕著碰著了,紙衣服能穿嗎?”曹懷民隨聲附和道。

“那也得做一些,總不能這大冬天穿著夾褲吧!太冷了。”韓擒虎茶色的童仁直視著她說道。

“試試!也不費事。”洪連朔直截了當地說道。

“行,我們去找李長福要紙,做出來,咱們試穿一下。”花似錦聞言立馬應道。

“紙鞋也試試!”洪連朔盯著自己的草鞋道,“不能在外穿,這屋裡可以吧!只要不踢踏,在屋裡走來走去的,應該可以穿吧!”

紙鞋應該可以,那假冒偽劣的皮鞋,不就是紙做的鞋嗎?洪連朔在心裡腹誹道。

試試!

&*&

“對了,這書印的如何了?”洪連朔突然想起來問道,“長福他們這些日子夜以繼日的燒磚,這紙張供得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