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漁笑笑。
低頭看書,直至亥時。
與家相告辭,李漁取了兩卷《春秋》回自己家,入[方壺]繼續讀。
真比較起來,有[仙廬]“文風+50”屬性的加持,李漁入[壺]讀書獲取[智力]經驗的速度,要比在王家書齋快一些。
但些許經驗,抵不過他與王家小娘子接觸交流的機會。這王家書齋,該去還是得去。
[十三蟻]依舊不見蟻影。[蛇姬]對簡策不感興趣,只安安靜靜地守在李漁身旁。
夜深,讀得乏了,李漁枕著蛇尾沉沉睡去。
————————
翌日。
李敏與一群鶯鶯燕燕,從甘阝單阝城往陳王裡趕。
之前還沒注意,一入陌上鄉,就覺得格外熱鬧。
官道上,行人如織。
三五成群、兩兩相伴,偶有轔轔車響、蕭蕭馬鳴的,是好奇而戒備的原住民。一簇簇、一群群,操持不同口音、大聲喧譁的,是衣著簡陋的玩家。
前呼後應、遠近相和,真就如趕廟會、走年集一般熱鬧。
李敏估摸這陣勢,縣裡的還不好說,整個陌上鄉的玩家、原住民怕都被“李漁建村”一事吸引了注意力。
陌上鄉有三亭、四里。
裡,相當於後世的村莊,乃鄉民居住之所。而亭,則相當於派出所,平日裡抓差辦案、徼循鄉里,維持地方治安、兼管過往行旅。
四里,分別為陳王裡、黑龍里、駐牛屯、古井邑。三亭,則是黑龍亭、巨蟒亭、拴牛亭。
黑龍亭,設在黑龍湖與南河之間,為的是減少鄉民尤其小兒戲水造成的溺亡事故。巨蟒亭,設在陳王裡北、通往北郊巖洞的道旁,便於每月月初的吞屍蟒祭祀。同時也為了提醒過往的旅人,莫要走岔路,而致誤入蟒口。
而拴牛亭,則在駐牛屯、虎丘附近。
駐牛屯、拴牛亭,名字由來已久,據說與四百年前的毛遂有關。
毛遂,成語“毛遂自薦”的主人公,戰國時期平原君名下門客。初時籍籍無名,後自薦使楚,憑唇槍舌劍,說服楚考烈王合縱抗秦,獲平原君“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讚譽。
這一屯一亭,曾出現在毛遂使楚所乘的牛車前。而[拴牛亭]前那棵三人抱的老松樹,傳說曾與那毛家老牛做過伴。
李敏等人趕至[拴牛亭]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即是那棵虯枝崢嶸、旁逸斜出的老松樹。
蓬蓬如傘,蔭及數十丈方圓。
接下來引起她們注意的,不是摩拳接踵、人山人海的數萬人集會場面,也不是[拴牛亭]中上百位武備整齊的原住民,而反倒是那些心思活泛、趁著人氣旺盛做著買賣的玩家們。
有八名玩家,僱了三架牛車,上載六個半人高的大缸,裡面滿滿盛著熱氣騰騰的豆腐腦。
而後十條長案,一字排開。
玩家與原住民,或蹲、或跪坐,滿滿當當,偎在案旁。每個人手裡都持著一件杯子樣式、名為“二升卮”的陶器,嗅著那沁人香氣,品著那鮮美細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