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永梁進來,趙老太太說:“永梁,秋月再大逆不道,也是當孃的心頭肉啊,他爹可以不認,我卻不能不管,希望你能理解。今天晚上我們娘倆就在這裡打擾一晚,明天就另找住處,我想讓她在水北呆一段時間。”
永梁忙道:“老太太,我能理解。都是年輕人,誰能不犯個錯?這事就過去了,您以後不要再提。”
說著,永梁掏出一個紙包,裡面是二千塊錢。他把紙包交給趙春花,對老太太說:“在水北生活不易,這是二千塊錢,您拿著,如果不夠,再讓我姐給我要。如果有什麼其它事情,可以找常勇幫忙,他這裡人頭還是比較熟的。”
趙母趕緊站起來說道:“永梁,這可不行,你幫我們太多了,這錢我可沒臉接。”
趙春花說道:“娘,你就收下吧。永梁不是外人,再說你身上沒多少錢,在水北生活我也不放心。快別說這個了,我們還得忙別的事呢。”
見老太太還要說什麼,王永梁已經不再糾纏這個問題了,他把常勇叫進來,仔細叮囑他一番,就起身回了自己房間。
自始至終,王永梁都沒和趙秋月說話,他對這個女人一點好感也沒有,之所以幫她,全是看在趙春花的面子上,現在事情算是解決了,永梁也鬆了一口氣。
第二天一早,王永梁就和趙蘭開車回了麵粉廠。至於王永水的喪事,自有王祥幫率領村支部一干人等幫著辦理,想來應是十分妥帖,他也沒有興趣參與。
想起在王吉安家說的話,王永梁讓趙蘭到他辦公室,對她說:“年前有幾件事,你記一下。一是以廠里名義成立一個‘助老扶困基金’,當然錢由我個人出。主要資助村裡五十歲以上的老人,我的意思是五十歲以上每人每月五塊錢,六十以上十元,以此類推,每增加十歲增加五塊錢,家裡特殊困難的,也可以資助。二是在廠裡大力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我的本意是推動傳統文化教育,但現在不大提倡什麼忠孝信義,提倡的是社會主義新風尚,反正也差不多吧。我已經和幫叔初步交流過,村裡也要搞,對廠裡評選出的文明個人和村裡評出的文明戶,廠裡出資予以獎勵,暫定每人或每戶100元吧。這兩件事,你要和村裡協調一下,看定個什麼評選標準,但有一條,絕對不能搞成形式主義。對了,建材市場那邊也如此辦理。”
“另外,看村裡的路橋或者水利方面需要修繕的,廠裡也要資助一下。年前先統計,等開春後就動手。”
“好。”趙蘭忙答應一聲,見永梁無話,自去和村裡接洽不提。
......
麵粉廠半年利潤達36萬元,按當初承包協議的10%計算,村裡分紅36000元,王祥幫不敢胡來,扣除正常的開支以後,村民每人分到100元,並張榜公佈,接受監督。王祥幫個人也從廠裡分到了14000元,他也拿出了2000元投入到“助老扶困基金”,說是不讓永梁專享美名,其實是想緊跟永梁腳步。
村裡評選出十戶文明戶,廠裡評選出三名文明個人,都給予100元獎勵。
村裡五十歲以上老人都領到了扶助金,說是以後每月都有;村裡還宣佈麵粉廠還要在明年春給村裡修橋鋪路打井......
這些善舉一下子點燃了王莊村民“講文明,樹新風”的熱情,子女爭養老人,兄弟姊妹團結友善,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王莊村文明之風聞名鄉里。當然這是後話。
卻說二十六這天上午,王莊村民在德高望重的王吉慶等人帶領下,抬著一個大大的木匾,敲鑼打鼓來到德高麵粉廠。匾上書的是:
善舉惠及眾生不愧德高其名
致富不忘鄉梓當為儕輩之表
正是出自王吉慶的手筆。王永梁沒有露面,由閆振五代表麵粉廠出面接待,將木匾掛在了會議室內。王吉慶見永梁沒出面,當然知道他的意思,低調才是王道嘛,心中對這個弟子的為人處世非常滿意。
下午,王永梁辦公室來了一位他期盼已久的客人——付強。付強一進門,就笑呵呵地讚揚永梁說:“永梁,你的善舉名聞鄉里,公社黨委一班人也都十分讚賞啊。”
永梁和他握手,謙虛地說:“過獎了,如果能夠帶動更大範圍的村風民風向好,才是我的真正願望啊。”
“永梁,和你談話真是享受,不知不覺就受教育,我為你寬大的胸懷和長遠眼光所折服。”付強衷心地說道。
“付主任,別誇了,我會驕傲的。”永梁說道。
二人落座。趙蘭進來給兩人沏好茶,退了出去。
“永梁,我這次來是告訴你黨委的決定。從你這回去後,把你的看法和想法都如實地向張書記做了彙報,他非常讚賞,隨後就召開黨委會進行了研究。會上有很多不同意見,有的說你是說大話,有的說你是想騎公家的馬耍自己的刀,反正意見不統一。後來還是張書記力挺,說再壞還能壞到哪裡去,反正現在食品廠也是賠錢嘛。就這樣算是勉強透過了讓你承包食品廠決定,但承包協議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付強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哦,那太好了。謝謝付主任。不知道公社何時研究承包協議?”永梁高興地說
“年後上班以後就研究,你呢這段時間也要做做準備,在公社黨委研究前,企業辦和你還得進行一系列磋商。”
“好。我年前年後就進行調查,然後拿出一個方案,等年後你上班後咱們再談。”
“行。就這樣定了。”
說完這事,付強拿出幾張稿紙遞給永梁說:“這是我根據你那天說的整理的一篇文章,請你指正一下。”
永梁接過來一看,題目是《魯西北農村現狀之我見》,瀏覽其內容,絕大部分是那天永梁的觀點,文筆不錯,但稍嫌空泛,還缺乏資料和個例分析。
“付主任,我看你文中所論,絕非一個農村問題,而是還有農業和農民的問題,所以我覺得題目中的‘農村’二字應改為‘三農’二字。另外,我覺得這是篇大文章,弄好了,很可能會引起上層的注意,所以,資料方面還要詳實一些,最好加上個例分析,這樣才更有說服力。付主任,我信口開河,僅供參考。”永梁說完,還不忘謙虛一句。
永梁的話,讓付強聽得眼光發亮,別小看改了一字,意義可就大不一樣了。這要是引起上層注意,那這篇文章就是自己仕途上的敲門磚,這確實是一篇大文章,得好好琢磨一番,還要深入農戶調查研究,不可隨意。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永梁,一字之師,莫過於此,謝了。金玉良言,金玉良言啊!”付強激動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