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文章的作者是自己的女兒,這樣誇讚未免有顯擺之嫌,但張向水還是不吝讚美之詞,看來那篇文章確實觸及了他的靈魂。
“爸,您使勁誇吧,反正文章的真正作者是永梁,不是您閨女。”張文燕笑道。
“什麼?永梁,你寫的?”張向水一驚,看向永梁。
“我執筆,主要還是部長自己的想法。”永梁遮掩了一句,暗中看了張文燕一眼。
“不錯,不錯,後生可畏,孺子可教!”張向水人老成精,永梁的這點小把戲如何能瞞得過他,瞬間理解了永梁的意思。
張向水用了兩個成語,後生可畏和孺子可教。
後生可畏,是贊永梁的理論水平高,政治敏銳性強;
孺子可教,是說永梁深得官場三味。
永梁如果自己署名發表,對他一個剛入官場的新兵來說,根本不可能獲得多少政治利益,而讓給張文燕,卻恰恰相反。永梁雖然看似沒有什麼收穫,但卻能收穫張文燕的賞識,張文燕肯定是他以後仕途上的一大助力,這個收穫顯然比以自己的名義發表一篇文章要實惠得多。
“爸,您叫我回來,不會是為了誇獎我幾句吧?”張文燕問道。
“燕兒,你知道你的短板是什麼嗎?”張向水問道。
“爸,自從我工作以後,一直都在務虛,我的短板當然是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張文燕道。
“對。你的工作能力有,理論水平也不低,但就是缺乏基層工作經驗。這一條很可能會限制你的發展。現在條件已經成熟,可以考慮務務實了。”張向水說道。
“爸,我的年齡會不會太小了點?”張文燕說道。
“老首長已經在講話中說了,要按照‘四化’標準大膽提拔年輕人,我想,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幹部年輕化應該是組織部門必須遵循的一條原則。”張向水說道。
王永梁不得不對他的判斷表示佩服。是老政治家的政治眼光,的確不俗啊。
王永梁基本已經清楚張向水的意思了,他是想在十四大召開以前,借市縣換屆之際,把張文燕運作成市長或書記,讓她增加基層工作經驗,如果能夠主政一方,不用做出多大政績,按部就班,穩穩當當,四十歲以後邁入高官是可以期待的。
“行,爸,我同意您的意見。”張文燕答應了。
她現在是信心滿滿,雖然年紀輕些,還是女同志,但也沒覺得在基層工作有什麼可畏懼的。
“基層工作複雜多變,需要較強的應變能力,你要有心理準備啊。”張向水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
王永梁解讀他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他幫張文燕運作市地主官的事應該已經有眉目了。
對此,王永梁一點都不懷疑。也是,以他老書記的身份去謀一地主官,應該不是什麼難事。省裡不會不給這個面子,況且,張文燕的政績也是響噹噹的,能力自不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