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都尉很滿意,繼續餵食。
4.
酒足飯飽,兩人沿著塘邊轉悠。
“咦,這兒有座廟。”燕一真抬頭看牌匾,“開福寺……原先是建在開福山上的,怎麼搬到這兒來了?我們進去瞧瞧。”
張車前便向門口的小沙彌買了一袋香,和燕一真一同走進廟去。
今日並非初一十五,仍有不少婦人婆子來上香。路過一處偏殿,居然還有好些個男子在磕頭,燕一真遠遠地看見,奇道:“莫非那是關二爺?或是孔聖人?”
張車前上去打聽了一番,回來道:“那是送子觀音。”
燕一真:“……”
張車前道:“難得我們一起來,上炷香吧。”
燕一真警惕道:“送子觀音不去。”
張車前忍笑,刮他的鼻子:“咱們隨興走著,走到哪個殿前覺得累了,就在那裡上香,如何?拜的是誰無所謂,重在心誠,心誠則靈。”
燕一真覺得頗有趣:“可以。”
5.
走過一片梨花林,轉入往生池前,他們偶然撞見了一座碧瓦白牆的大殿。
殿頂百獸齊聚,鴟尾飛揚,當中一頭雄獅安坐,半閉獅目,彷彿在聆聽佛法。
燕一真心有所感:“咱們進去看看。”
殿中供奉的是一位頭戴寶頂、背生千蓮的佛,他同樣雙目微閉,和頭頂雄獅的神情如出一轍,寬大的耳垂揚在空中,滑稽又莊重。
燕一真不知為何,一見到這尊佛,心中便生歡喜,對張車前道:“就是他,咱們給他上柱香吧。”
張車前揀三支品相最好的點了,遞給燕一真,自己也揀了三支次一等的點上。
燕一真長跪三拜,一絲不茍,而後喃喃道:“小子燕一真,今日乃是八月初三,不才感念天地恩惠,平生曾見諸般喜怒,如今看來皆是虛妄,萬事不苛,唯求心安。”說罷,偷眼瞧著張車前那邊,看他也在凝神禱告,忙轉回來,繼續說道:“唯求心安,與張爺平安。恭子燕一真敬上。”中、左、右,照順序一一插好。
張車前禱告完畢,也睜開眼將三支香挨著燕一真的插下了,笑道:“你方才許了什麼願?”
燕一真施施然往外走:“佛曰,不可說,說了就不靈了。”
話音剛落,一個蒼老的聲音朗聲道:“我佛可不曾說過這話。”
燕一真嚇了一跳,回頭看那尊佛,卻依舊是不動如山,金光閃閃。正驚疑不定,忽聞殿外有金環相撞的聲音,步出殿外看,原來是開福寺的方丈持著禪杖而來。
燕一真迎上去:“方丈。”
方丈樂呵呵地點頭:“大人,許久不見了。方才他們告訴我有兩個人來拜東來佛,我便覺得詫異,原來是故人。”
燕一真道:“方丈聲音洪亮,我只當是大佛顯靈。”
方丈施了一禮:“施主心中有佛,才會聽得佛音。”說罷又引他們看向來路:“這些梨樹原是從唐皇的舊梨園中遷來,最初只有幾株,多年下來已成林。梨樹亦有靈,同行林間,除非並肩同心、淨無雜念者方可走到此處,否則輕易便會迷失梨園中。”
燕一真與張車前對視一眼,眼中皆是驚訝與喜悅,相知多年,早已是未置一詞也明白互相的心意了。
方丈隔岸觀之,但笑不語。
6.
雖是故地重遊,但也不能忘了正事。燕一真與張車前商量過後,請劉府令張貼了一份告示,稱有廬州書院一難題,一月為期,能解答者賞百金:古語有雲,富貴之畏人兮,不若貧賤之肆志,該當如何?
書生或許有些呆,但不傻,一看即知自己的機會來了,個個摩拳擦掌,埋頭苦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