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339章 提醒

“有了座標,但問題是,時間無法求得,地震強度無法求得。”

這是困擾沈奇的兩大難題,時間、地點、強度,這三個指標決定了如何對應可能會到來的地震。

至於四組座標是否準確,沈奇也不知道,需要驗證。

四組座標位於南北太平洋上,和美國、俄羅斯、紐西蘭三個國家相關。

這是個秘密,沈奇不敢到處亂講,否則有可能引發當地居民的恐慌情緒。

資料顯示,美國烏尼馬克島常住居民為39人,俄羅斯尼科爾斯科耶島常住居民為22人,紐西蘭坎貝爾島常住居民為10人。

雖然烏尼馬克島、尼科爾斯科耶島、坎貝爾島三個島嶼上的動物數量遠多於人類,但畢竟還是有極其少量的人類在島上活動,除了原住民亦有一些搞科學勘探的生物學家或地質學家。

出於科研工作者的良心,沈奇立即給美國地震網、俄羅斯地震網、紐西蘭地震網發郵件。

在郵件中,沈奇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我是普林斯頓數學系教授沈奇,經過我的計算,我發現貴國某某座標處有可能發生地震。

地震時間,不詳。

地震強度,不詳。

如果貴網近期監測到該座標位置發生里氏2.0級以上的地震,請立即與我聯絡,謝謝。

於此同時,沈奇梳理出一版簡要的論文,題為《新型地震模型的研究》。

在這篇科普性質的論文中,沈奇用簡明的語言描述了地震原理,並附他推匯出的核心數學式子。

至於這個式子的具體推演、計算過程,略去。

基於數學模型的計算機程式設計內容,一概不談。

在此文中,沈奇只講地震數學物理模型的理論原理,看不到任何一個具體的經緯度座標。

什麼北太平洋、南太平洋,烏尼馬克島、坎貝爾島,那是絕對不提的。

地震模型的科研成果屢見不鮮,沈奇並非首位釋出地震模型研究成果的人。

世界上著名的地震模型有古登堡里克特模型,布里奇諾波夫模型,等等。

模型擺在這裡,誰愛預測誰去預測。

反正我老沈不在公開場合預測地震。

沈奇將科普版的《新型地震模型的研究》論文掛在arVix上,長吁一口氣,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

沈奇在美國的知名度較高,美國地震網第一時間回覆了沈奇:

“沈教授,你發來的郵件已收到。”

就這麼一句話,看不出美國地震網是什麼態度。

稍後俄羅斯地震網回覆沈奇,戰鬥民族的態度比較直接:

“我們俄羅斯地震網有數千人從事地震研究、預測、監測,感謝你的提醒,但我們相信自己的團隊,謝謝。”

國土面積最小的紐西蘭是最後回覆沈奇的,紐西蘭地震網甚至暗諷了沈奇:

“我網養的貓,於不久前做出了更精準的預測。不管如何,還是感謝沈教授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