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章 無趣、衛所、同情

因此大名的軍事機器不久之後就無法正常的運轉了。

以至於大明成立還沒有100年。結果就發生了土木之變,英宗北狩。

而接下來的情況就變得更加糟糕了。

人才的巨大斷檔,士大夫對太祖皇帝某些制度的堅決不認可,都導致衛所制度的迅速崩壞。

原本,這個衛所制度有一套完備的理論體系。這是朱元璋和他的那些謀臣,以及某些個子孫後代們費盡心機想出來的,但這些體系畢竟只是理論體系,在落實的過程當中,不知出現了多少紕漏。

比如衛所制度的配套體系當中,具有一個是屯田制度。

這個制度理論之完備,即便讓新疆建設兵團看了,也想不出比那高階多少的設計來。

甚至即便是正規的教科書或者其他資料書籍都有很多稱讚明朝的軍屯制度,至少在初期,與某些領域當中達到了中國軍屯史的頂峰。

可是在實施的過程當中,情況卻逐漸變得糟糕起來。

人們對土地的渴望導致每個朝代的富人階層都會收購更多的土地,這就是土地兼併。

但是在大明朝許多田地都是屬於軍護的。他們如果想要兼併,就必須想一些其他法子。

或者等待一些重要的機會。

比如,打仗了,死人了,沒人去管那些田了。

宣宗時期這些情況就出現了土地兼併愈發惡劣,財政弊端到處都是,行政上的事情更是雞毛一地。

而且宣宗時期還打了不少仗,這導致猥瑣當中的人口出現銳減,一些田地就被這樣兼併走了。

軍屯制度一旦受到破壞衝擊改良起來就會變得十分困難。英宗和景泰帝以及憲宗皇帝,又不是這方面的行家裡手。

所以……到朱厚照他老爹弘治皇帝在位的時候,軍屯的損失粗略估計已達到50左右。

再過一段時間,這種情況就要更加嚴重,比如十幾年之後的嘉靖皇帝時代,湖廣寶慶衛原額旗軍5600人,卻逃亡到只剩下1330人。

那麼逃亡的人都去哪裡呢?

既然屯田制度這樣的經濟基礎遭到破壞,那麼猥瑣當中逃亡出來的人當然是去尋找新的經濟基礎。

這一現象,大體相當於農民進城去打工。

可是明朝的工商業體系還不如宋朝,哪裡能夠容得下這麼多的人。

於是在弘治皇帝在位的時候。屯田制度的一片蕭然就演變出了很多的社會問題。

這種情況當然是不能被接受的。尤其是那些穿越者們,普遍認為這種情況必須得到改變,否則大明無法真正的強大起來。

此時的朱厚照已經知道幾十年之後,沿海地區將會爆發大規模的抗倭鬥爭。

那個時候衛所制度已經敗壞到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去保衛家國的地步了,因此戚繼光那樣的名將,選擇使用募兵制度到義烏那樣的小地方去招募礦工編練成軍隊。

但現在,大規模的倭寇還沒有威脅的明朝子民。

威脅他們的,是吃不飽的肚子。

所以,朱厚照對眼前這個來務工的軍戶子弟是充滿同情的。

但這一小撮同情能濟得什麼事呢?

天底下有多少這樣的人呢?

忽然,他想起了那些穿越者們。

嗯,又到了從他們身上壓榨新主意的時候了。

喜歡朕要抓穿越請大家收藏:()朕要抓穿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