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君二話不說就同意了。
甚至他還提出明朝軍隊可以在平壤登岸,他也可以借鑑率領這支軍隊的大臣。
不過,使者在這方面並沒有給她明確回覆。
理由當然還是原來那一套,他的職責當中並不包含軍隊的調遣。
不過他同時也建議,作為朝鮮國王,似乎應該到海岸去表示一下對天朝上國的尊敬。
燕山君立刻同意了這一請求。
而在他動身之後,樸宗元和柳順汀立刻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妙。
他們連夜商議,最終卻只能決定答應明廷的請求。
至此,那兩塊當時被稱為西北四郡和東北六鎮的地皮,實際上相當於後來咸鏡北道、兩江道、慈江道、平安北道等一系列鴨綠江和圖們江沿岸地區,終於再次明確的、合法的出現了明朝人的身影。
在得知這一訊息之後,盤踞在耽羅島的水軍以及杭州的後續部隊,立刻全體出動。採取齊頭並進的策略,在500年後的平安北道和咸鏡北道的沿海地區開展登陸。
由於對朝鮮方面的史料準備不夠充足,相關的探礦工作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展現成效,但既有的鐵礦很快遭到了有序的強行買賣,其中有不少是直接和當地官府進行的。
不過在百姓得知,這是明朝幫助他們除掉暴君的代價以後,到礦場去報名的壯年反而增加了不少。
燕山君的惡名,恐怕北邊的鴨綠江也是無法阻擋的,更何況這些還都是他治下的百姓。
而另外一邊,老皇帝對這意外的收穫也表示滿意。
正如穿越者所說的,耽羅島在電力發展上嚴重缺少潛力。
但圖們江一帶就不存在這種情況了,首先它有水力發電的優勢,其次咸鏡北道富含煤礦鐵礦,既可以用來搭建煤鋼共同體,也可以乾脆用來火力發電。
而且當地的木材也很充足,山地雖然廣佈,但並沒有太多陡峭的地方,因此反而比較適合放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就是糧食產量低了一些,不過倒是挺適合隱居的。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天然良港少了一些,那些裝備的運輸並不能得到妥善的解決。
加上有兩塊地皮需要照應,而裝備又最好集中在一個地方,以充分的聚攏人才、形成核心、發揮優勢,所以穿越者們不得不挑選一個合適的地方。
經過一系列的爭吵過後,一個叫做會寧鎮的地方,被最終確定下來這個地方富含鐵礦。
從歷史發展的軌跡來看,在此後也成為了三個咸鏡北道市級行政區劃單位之一。
於是,伯虎堂迅速的動員力量,在那裡搭建起了初期的基礎設施。
同時,鐵嶺衛方面也在錦衣衛的策動之下呼叫了大量的人手,跨過鴨綠江和圖們江,前來支援他們。
某種程度上,這和入侵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
但這個時候,大明朝廷卻又耍出了一招妙棋。
“我朝新皇帝即將大婚,為此為朝鮮賜下一件禮物。”
又一位大名使者來到了平壤城,他向燕山君和他治下的臣子們出示了皇帝的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