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政府也已經意識到,在邊際效應的影響之下,茶葉貿易將很有可能迎來貿易單價的大幅下滑。
因此許多人擔心。福建和兩浙的那些茶葉供應商們極有可能因此而損失慘重。
因此有些穿越者們認為或許應該為那些經濟作物的種植者們提供更多的選擇,比如說穿越者們帶來的咖啡豆。
但是咖啡豆也有它自身的問題。當然要講清楚,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從咖啡是如何引起人們的重視說。
從歐洲的角度來講,咖啡始於1450年,首次從衣索比亞收穫的,據說一個牧羊人注意到他的羊群吃了某種灌木的漿果之後,整夜都睡不著覺。
而且人們還發現這種堅果的職業確實可以使人消除疲憊,抑制食慾。
16世紀的早期咖啡種子被帶到了亞丁,並由此傳入世界,威尼斯人大約在十六世紀末開始從事咖啡貿易。
帕多瓦的阿爾皮尼,最早描述了這種植物。
但是這個傢伙出生在1553年。也就是距今45年之後。
從這些描述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如下幾個問題,首先這不是一個來自大航海時代的典型物種,至少它不是從美洲來的,也不是從東亞過去的,因此他最先吸引過去的目標人群,並不是英國人也不是法國人,雖然後來法國人也特別喜歡喝咖啡,但那是17世紀後半葉以後的事情了。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咖啡豆的貿易國家肯定是有所不同的,至少它應該主要是義大利、神聖羅馬帝國和法國。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們需要開闢額外的航線,因為中國明朝的貿易有很多都是經由阿拉伯商人週轉到歐洲以及更加遙遠的地區去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然而這同時也意味著另外的問題。茶葉雖然不用運到英國去——他們此時雖然可能已經擁有了類似的能力,但那是藉助穿越者之手,而且這種貿易也是風險極大的用來運輸茶葉似乎並不值得——但南亞西亞甚至東南亞的那些貿易伙伴們也都是茶葉的消費國,可是咖啡豆就不一樣了,近東地區就有很多國家可以得到咖啡豆,如果僅僅是販運到阿拉伯海去,那麼,恐怕是無法和當地的商人們展開競爭的。
這也就意味著在替代茶葉這個飲品方面,咖啡豆的能耐是十分有限的。
另外咖啡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受的,一些人乾脆認為其中的藥物成分是不宜食用的。
而且最為糟糕的是兩次和將來的商人們。似乎並不準備用茶葉的精品來取代茶葉,而是準備豐富他們的供貨渠道,用絲綢、瓷器來簡單的彌補茶葉降價可能帶來的衝擊。
這是貿易發展初期,野蠻生長的商人們必然做出的選擇。
他們想的當然不是國際貿易當中的貿易份額,而是簡簡單單的利潤單著其實並沒有錯,如果沒有利潤又哪來的份額?
很多事情都是靠野蠻生長積累出來的。
善於此道的人自然會用利潤誘導他們積攢出份額,若是無能的朝前,恐怕就很難做到這一點了。
可這樣的職能,明朝的朝廷能夠支撐得起嗎?
喜歡朕要抓穿越請大家收藏:()朕要抓穿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