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2章 野蠻生長

一,他們有著充沛的自信心,充沛到盲目。

要判斷一個人是否“過度自信”,通常的判斷方法是把“實力”和“目標”進行對比。

但能擁有超越自身實力的自信,去做超越自身實力的事情,恰恰是野蠻生長派有錢人的基本特徵,而且這種盲目是天生的。

中產階級面對一切新事物的態度,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小心翼翼,瑟瑟發抖。他們對自身的評價也往往是比實際低的。

我發現現在東國的年輕人對人生中的一切風險有著不可思議的恐懼。也許在他們還一無所有時還沒表現出來,但只要稍微有一點小錢,有一點積蓄,或是稍微有些社會地位,立刻陷入將要失去這些東西的無邊無際的焦慮之中。而且越是循規蹈矩考試讀書出來的人,身份標籤貼得越重的人,這種焦慮感越強。這嚴重妨礙了他們面對一切新機會的心態。

你還別不信,今天的社會現實就是這樣的,過度自信的人更有可能獲得成功。道理也很簡單,因為我們社會哪怕再有多少問題,也處在上升期這個大趨勢下,機會只會不斷湧現。這種時候不斷試錯,最終的回報率一定比什麼都不做要高。

我沒有記錯話,當年的許金昌開始創業的時候,找了一個鐵皮箱子,站上面和員工激昂演講,“公司營業額5年要達到10億元,10年要達到50億元。”下面一共就兩個員工,以為老闆是個神經病,第二天,兩人都辭職跑了。

現在許金昌的飛龍插座很成功,你當然可以放馬後炮說人家遠見卓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但要是萬一許金昌沒成功呢?這人和今天那些你們瞧不起的大忽悠、嘴炮人生導師、傳銷之流的有啥區別?其實沒區別,這些人本質上都是一種人。

像這種故事很多,還能找到各種其他老闆的版本。任何一個現在成功的大富大貴的人,你回溯到他年輕的時候,都說過一些當時讓身邊人笑掉大牙的話。當然,現在沒人敢再笑了。

二,他們大話張嘴就來。

說大話分兩種:一種知道自己在說大話,另一種是自己相信自己說的。後一種人更少但是也更難得,類似於一種能隨時隨地崇拜自己的邪教。前者東國出現的多一些,後者艾瑪國出現的多一些。

“改變世界”、“射月計劃”、“殖民土龍星”這種目標,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有些人甚至認為只是馬斯克忽悠投資者的的用詞而已。但對馬斯克這類人來說,這些目標其實只是剛好足夠宏大而已。如果沒有這種程度的目標存在,那他根本就不想開公司,也沒有任何奮鬥的激情了。

這就是為什麼在他還沒獲得今天的成就、還沒創立spacex,甚至沒有任何太空航行經驗之前,就說過要土龍星殖民,當時的他根本沒有能力去完成這一項任務,而且他也無法預知自己會在未來有多大的影響力,他甚至都還沒想清楚具體要如何實現這個目標。但人家就敢直接用這些話逼著投資者:趕緊給錢,別耽誤人類的移民大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前一種人在東國更多些,比如牟其中,這人最近剛從牢裡放出來,年輕一點的人可能不知道這個人的故事。他靠一張嘴,能用幾車皮的日用品從比爾國換來民用客機銷售給了東國民航局。

後來膨脹了,越吹越玄乎,還計劃要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口子,讓印度洋的暖溼氣流流進來,把青藏高原變成塞外江南。

怎麼樣,這牛換成你,你敢吹嗎?就算你敢,你敢面對著幾萬人說嗎?現在這句豪言已經過去二十幾年了,前一陣子牟其中出獄,寶寶天天見上照樣一堆粉絲哭著要他繼續炸喜馬拉雅山的偉大事業。

能忽悠也是一種能力。多少人連自己老婆都騙不了,還想去騙幾百億融資?你以為騙子誰都能當嗎。更不用說用情懷去忽悠自己的員工為自己賣命,忽悠消費者為自己買單了。我們從小被教育的品質就是踏實,不浮躁,要很多人去吹牛,去誇耀自己,根本就張不開那嘴。

三,他們絕對不認錯,都是別人的錯。

什麼叫領袖氣質?很多人唧唧歪歪描述半天也說不清楚。

我告訴你吧,對大部分平庸而盲從的人來說,永遠不犯錯的那個人就是領袖。所以只要永遠不認錯,就永遠不犯錯,簡單吧。

不認錯也分兩種:

一種是“我知道我錯了,但我要把這錯誤推給別人,所以把損失轉嫁給別人”;還有一種是真心相信“某某原因導致了這一結果,但不是因為我”。

換言之,這種人是真心的相信自己並沒有錯,不會犯錯,出事都是別人犯錯。你去看那些進監獄的這類有錢人,如果有機會在他們出獄後去採訪他們,幾乎沒有人會告訴他們當年自己的理念錯了。

他們只會告訴你,如果再有一次,我不會選用某個人,不會再做某個具體決策,等等。絕對不會急於否定自己。

這幫人是真正的內心強大,他們有催眠自己的能力。人有時是很賤的,恰恰需要這種霸氣總裁的感覺,才能讓下面的人心甘情願的跟隨。某政治家說過,人天然是需要領袖的,就算是錯誤而暴虐的領袖,也比正確但無能軟弱的強。

而普通人呢,則剛好相反。很多人特別愛承認錯誤,有時甚至根本不是自己的錯誤,而是團隊失誤,他們也會將之看成是自己的責任,並檢討自己下次該如何更好的改進,以不再犯錯。當別人批評的時候,也傾向於全盤接受。

之所以我們普通人會這樣輕易地認錯,是因為傳統教育,主流價值觀告訴我們——承認錯誤才是好孩子,承認錯誤能讓我們成長得更快,儘快承認錯誤並加以改進,就能更快的自我迭代。但有沒有人想過,這些要求是用來要求螺絲釘的還是要求榔頭的?

用螺絲釘的眼光來看待一個人,被推崇的是嚴謹、細心、現實,減少過度樂觀。用榔頭的眼光來看待一個人,需要的恰恰相反,是:大局,理想主義,極度的樂觀。更重要的是,一切盡在掌握的氣質。這種氣質是操縱提線木偶最重要的東西。

嚴謹保守的螺絲釘才是好螺絲釘,但長期的自我歸咎,也對我們的自尊造成了持續的打擊,讓人變得自卑,不自信。在優秀的螺絲釘的道路上狂奔,離成為榔頭只會越來越遠。

四,他們無視既定規則。

注意我這裡說的是“無視”既定規則,而不是“敢於挑戰、違反”既定規則。這裡面區別大了。

“敢於挑戰”既定規則,是先承認規則的存在,然後經過深思熟慮後才作出的一個決定。

而“無視規則”的人,往往壓根兒就沒有意識到規則的存在,或者乾脆選擇性無視。

據我觀察,野蠻生長型有錢人當中,這類選擇性無視規則的人,比例異常地高。並且這些人神奇之處就在於,他們從頭到尾都沒覺得違反規則是一個問題,就算知道是個問題,也覺得是成本問題花多少錢來解決),而不是原則問題能做還是不能做)。

要知道,規則這個東西,本質是規則制定者用來限制後來的人的。所以遵守規則的人在競爭和開拓上已經先天性的受到約束了。那些敢於衝破規則的人,儘管有可能會受到來自規則的懲罰,但是一旦走通了,回報必然是可觀的。

當一個遵紀守法的人其實相對容易得多,面對的風險很低,所以良民是多數的,叛逆者是少數的。但歷史上大多是歷史其實是叛逆者推動的,叛逆固然有失敗的時候,但如果每一個人都選擇了當良民,文明就會停滯不前。而且因為叛逆者具有高風險,對應回報也是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