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5章 漲薪秘訣

宋太平下廚烹飪的蒸茄子、蒸牛肉、蒸桂魚、蒸蟶子四樣煮菜和蒸梨、蒸蘋果、蒸核桃三樣輔助小吃,讓中午就餐的東旭集團職員和外來賓客讚不絕口,員工食堂的負責人更是直接向夏雨要人,被夏雨一口否決了,原本是給這位軟硬不吃的牟孝柏點難堪的,夏雨根本不相信這位牟孝柏還會做飯,但沒有想到的是他還真的會做,做的煮菜和小吃不僅有食療的功效,還很可口的,烹製起來也簡單易上手。

夏雨咀嚼著細嫩的蒸牛肉,品嚐著蒸梨和蒸蘋果,有些嗔怒道:“這個牟孝柏怎麼什麼都會,還有他不精通的嗎?真想把他大卸八塊,再用國家剛出的人工智慧治療儀進行治療,一次複製出八個來,六個放技術部,一個放員工食堂,剩下那個放家裡當智慧家用機器人用!”

柳依雲低聲調戲道:“夏雨姐姐,那你分我一個唄,我家裡也缺個這樣功能完善的家用機器人,嘻嘻!夏雨姐姐,你是當局者迷啊,你沒發現這個牟孝柏在實戰應用和科技知識上太精湛了,那麼他在娛樂上必然會遜色很多,如唱歌、跳舞、夢幻遊戲。”

夏雨心領神會的一點頭,露出狡黠的微笑,目光四下打量了一番,發現衛星星和竇大勇在相隔兩個桌位的位置小聲討論著,側耳聆聽一下,他們所激烈討論的話題正是牟孝柏助理在剛才會議中提及索尼前任掌門人井深大所強調的工作的報酬是工作,和當前從艾瑪國流傳到東國績效管理的對比。

星光集團是衛星星一手創立的全員持股,透過從管理人員、公司普通職員到星光集團的經銷商都持有星光集團的股份,使得他們都成為星光集團的主人,稍加引導宣傳,便可以激發大家為共同的公司奮鬥的動力,大家都在主動工作,有著共同利益面,群策群力之下,讓星光集團一步一個臺階發展壯大;

而匠心集團則是從一個小作坊式的企業,藉助於手機夢工場的施工單和騰龍星第一高樓的建設,而一步騰空,在極短的時間成為建築裝修行業的大型龍頭企業,雖然有宋太平採取了應急招式,直接高薪聘請來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充實匠心集團的框架,並以嚴格的績效制度約束這些中高層管理人員,高獎勵、高薪水吸引住這些關鍵崗位的人才,每年遞增的人工費讓竇大勇甚是頭痛,而偏偏一點轍都沒有,這些中高層管理人員工作上很用心,但是就是不培養副手,使得後備人才為零,即將面臨蜀中大將的境地。

真正讓夏雨心驚膽戰的是竇大勇提到了手下中高層管理人員要求的加薪問題,聽到竇大勇痛苦的解說道:

他最害怕的是團隊核心管理人員一臉凝重地跟他說:董事長,我想跟你談談……

因為,通常後面跟著的,不是談離職,就是談加薪。

沒想到,曾經也是打工仔的我們忐忐忑忑不敢去跟老闆開口的事情,竟也是今日我成為老闆最害怕面對的情形。我不禁要分析一下,我為什麼會害怕?

說到底,要不就是“他沒錢”,要不就是“你不值”。兩件都是不好開口的事兒。

在一個“他沒錢”的公司,你再辛苦拼搏,可能也是賺不了當下。沒錯,好老闆談錢,壞老闆談情懷,但前提也要好老闆兜裡有錢。

所以,在公司業績不太好的時候,或者在一個剛起步的創業公司,談加薪可能是個很不識趣的事情。

反而,在這個時候應該跟老闆談貢獻,談期權,讓老闆對你心懷感激,恨不得以後兜裡有錢的時候加十倍奉還。

反過來看,為什麼一個人願意拿著比市場低的工資到一個負資產的公司呢?

無非就是:一他已經沒有選擇。二他喜歡。

你要體驗創業公司的刺激和多維,你要和老闆一起熱血賁張地改變世界,你在市場上再也找不到相互看得順眼的工作,你就要從心底裡接受沒多少錢的現狀。

我的一個連續在創業公司做了8年的大學同學說:創業公司除了摸不到錢,其餘都挺好。

而從豐厚的公職崗位降落“時尚打的”的崔明善,坐的是經濟艙,住的是經濟酒店,奢侈品牌的包包都不敢帶上班。

沒有高工資,卻並不妨礙他們過得激情洋溢,付出近乎變態的勤奮。所以,如果你享受工作帶來的自由和暢快時,也別太糾結薪水低的問題。即使你糾結,你也很清楚,你的老闆也可能是付不起。

如果公司業績不錯,但每年讓人尷尬的加薪幅度還是讓你瞬間有了撞牆的心,那你就要考慮下是不是“你不值”。

所謂“不值”,不一定是你的工作不夠認真,業績不夠亮眼。

一切可能是由你的可替代性、你的核心競爭力、甚至是你的靠譜程度決定的。

一些大媒體的老編輯提過:優秀媒體人的價格不是由媒體行業定價的,是由投資行業、公關行業、大公司的業務部門去定價的。

何止在媒體界,放之四海而皆準。很殘忍地說,你的工資,從理性上應該僅略高於換了你的成本。如果高很多,那一定是你在這家公司有無可替代的能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更殘忍的是,世界根本不存在永遠的無可替代。

前段時間,某遊戲公司老員工老婆寫了一篇朋友圈刷屏文章,控訴公司的ceo對辛辛苦苦共同創業7年的老員工不按承諾發放期權。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

哪怕一個重要技術人員,和老闆一起奮鬥7年,也做不到無可替代。所以你一個小土豆,只是跟老闆一起奮鬥了一年半載,就不要對自己“很值錢”三個字有過高的期望。

“值不值”這三個字在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份掂量。所以,在正兒八經想加薪之前,你要對上面兩點先有個明確的認知。

即使明白了上面兩點,很多人依然會陷入談薪酬的期望值陷阱。

關於談薪,這些真的是犯渾的總結,血淚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