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1章 思維維度

騰龍星在全面備戰的同時,曾經的大學教授們一部分專職為研究員,另一部分則在執著的做著教育和培訓工作,秦綿綿帶著媒體編輯組稽核著各位教授錄製的培訓影片,精選出一些經典的培訓,送到田薇那裡,申請作為腦域通訊器輸送知識的一部分。

宋太平前往媒體影視事業部檢查進展情況時,順便旁聽了一位教授講解開啟思維維度的培訓:

每個人因格局和高度的不同,會造就不同的思維模式,從而導致不同的個人行為,最後形成不同的人生。現在你所擁有的思維模式,又將讓你走出怎樣的人生路呢?

有一家公司因為在某個專案上決策失誤,損失了一筆資金,使得公司的運營情況變得有些艱難。

正當孫老闆在發愁怎麼重振旗鼓的時候,突然想起以前另外一家公司的楊老闆欠了自己30萬至今未還,要是能找回這30萬,就能幫助公司度過這次難關。

可是當孫老闆找到楊老闆想讓他還錢的時候,楊老闆口頭上答應著還錢,卻總是用各種各樣的藉口把還錢的日期一拖再拖。

孫老闆的公司財政危機不斷逼近,孫老闆實在沒辦法了,只好向公司員工發出求助公告:

“目前楊老闆的公司欠著我們公司30萬的債務,如果有人能夠讓b公司還錢,我願意拿出其中的5萬作為獎勵。不過,追款必須透過正當途徑,不能做些犯法的事情。”

訊息一出,公司的員工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畢竟那可是五萬元的獎勵,差不多就是一年的工資了!

有的員工一有空就去楊老闆公司蹲點,想要親自跟楊老闆來一番唇槍舌戰,說服楊老闆把那30萬還回來;有的員工找到了楊老闆的聯絡方式,不斷地打電話、發簡訊,將公司的艱難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楊老闆,希望用真誠去打動對方。

然而,半個月過去了,楊老闆依然不肯還錢。這下子,連孫老闆都心灰意冷了。

誰知道幾天後,突然有位員工聲稱自己把錢收回來了!孫老闆喜出望外,立刻讓那名員工到自己辦公室報告。

“你真的把那30萬收回來啦?”

“這個,我要先確定一件事情,請問是真的會獎勵我5萬元嗎?”

“對,獎勵你的5萬,直接就從30萬里扣!”

“謝謝老闆,那這樣錢是的確收回來了。”

“怎麼做到的?”

“我跟對方說,我可以給他欠款打個折,只要他給我5000塊,那麼他就只需要還25萬。楊老闆不愧是個生意人,覺得有利可圖立刻就答應了。”

聽了這名員工的話,孫老闆深感驚訝,每個員工都想著把那5萬全部收進自己口袋,卻一個人都沒有成功。眼前這位員工別出心裁的想法,不僅在自己想要得到5萬的慾望和b老闆不捨得還錢的現實中找到了一個平衡,還及時幫公司脫離了資金危機。

孫老闆不禁感嘆,這樣的人才加以培養一定會有更大的成就。

果不其然,在孫老闆破格把那位員工提攜成了產品部經理後,這個新上任的產品經理立刻針對公司的產品做了一次調查,找出了許多可最佳化的版塊,讓公司平穩已久的業績又衝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有時候,世界很奇怪。人們總是告訴我們努力就會有回報,可是現實卻告訴我們:

有的業務員很努力,每天頂著熱辣辣的太陽穿梭於偌大的城市之間,無數次敲門、問好、被拒絕,可是業績的增長速度卻慢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有的學生為了學好一門科目,每個月花上父母差不多一半的工資去參加各式各樣的補習班,可是每次月考出來的成績都沒脫離過墊底的區域。

“不努力一下,你都不知道自己會輸得有多慘。”

生活總是喜歡出其不意給人出難題,但是不是每個人都碰巧會解那一題。

我們能夠做的,就是不斷去提高自己解題的能力。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突破自己思維的侷限。

一般來說,當一個人對某件事情的經驗越來越多,潛意識就會越來越依靠經驗,從而讓自己的思維沒有辦法發散,一直只在原地打轉。

我們小孩子時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不正是在不斷的經歷中失去的嗎?

比如看到一個大胖子,大部分人第一反應是“他肯定特別愛吃才這麼胖”,但是其實他真正肥胖的原因,是因為某種疾病;看到一個家庭裡面父母對兒子比女兒更好,大部分人會想“肯定是因為重男輕女”,但是其實在這個家庭裡面,只有女兒是親生的,父母為了不讓領養的兒子產生負面情緒,所以給了他更多的關照。

往往我們才剛瞭解到的事情,慣性思維卻早已在腦海下了判斷。這樣的情況越多,我們看到的世界就會越窄。

比起不努力更可怕的事情,是帶著侷限的思維去努力。

因為知道了很多所謂的“道理”,形成了固有的“觀點”,從而很難尋找新一輪的“突破”,這是不少人都會遇到的挑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偶爾有一件你覺得自己喜歡並且可以去做的事情,不巧遇上週圍的人七嘴八舌地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你這件事是多麼難完成,完成的機率是多麼的低,你想了想發現那些問題的確是有一定難度,背後的代價可能會有些沉重。

你猶豫了,你退縮了,你就這樣與你想做的事情失之交臂。

你完全忘記了你要做的,應該是去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而不是直接放棄這個選擇好讓事情一了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