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6章 升級,做父親

為他操心生活中的各種細小的事情,

到了他上初中,本來可以選擇寄宿學校,

但是因為媽媽擔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

還是放棄了。

孩子呢,因為不能脫離爸爸媽媽的地盤,

對此事意見很大,

之後就在行為和語言上與父母產生很多衝撞。

因為父母長期擔任監督員和替代者的角色,

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並不是太強,

遇到學習上的困難的時候,雖然想做好,

但是常常事與願違,因此變得特別焦慮,

每次考試都不能發揮自己的正常水平。

在諮詢的過程中,我們嘗試與父母溝通,

讓父母漸漸放手,慢慢樹立孩子的信心。

很可能很多家長也有同感,

我們正在陷入這樣一個怪圈:

當父母的,

不僅要承擔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壓力,

還要事無鉅細地為孩子打點一切,

感到十分疲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當孩子的,

卻覺得父母的付出很多時候是一種監督和管控,

孩子覺得被重重的關注壓得喘不過氣來,

極度渴望自由的生活。

陷入這種模式以後,

大家都覺得彆扭,試圖找到出口。

有辦法改變這種怪圈嗎?還是有經驗可尋的。

放平心態,不做完美型父母和孩子

我們生活的環境,

會有這樣那樣的人和培訓機構告訴你:

“再不開始,孩子就跟不上了”

“0起點,孩子很吃虧。”

“做事情就要做到最好。”

販賣焦慮感的背後其實是利益,

所以,那些話,聽聽就好,

千萬別化作你家娃的壓力。

也許跟孩子同學的父母相比,

你做得並不那麼好。

也許我們的孩子,跟牛娃還有很遠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