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蹲有很多方式,大致分為半蹲、深蹲和全蹲等。相比之下,“深蹲”時能提升相關關節的柔韌性,增加肩、肘等關節的穩固性,增強全身肌肉力量。
同時,深蹲時還能透過擠壓肌肉,帶動血液迴圈,提高心臟功能。深蹲雖有一定好處,但要注意方法且不能經常做。
具體方法是:站直,雙腳平行分開與肩同寬,身體慢慢下蹲,直到大腿和小腿夾角小於90度,但不要貼緊,約60~70度即可;然後慢慢站起來,起立動作要適度,不能太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做深蹲起要注意頻率,10個一組,每週1~2組就夠了。老人及有關節疾病的人群,不要盲目嘗試深蹲,因為“一蹲一起”會增加膝蓋負荷,引起膝關節不適或造成損傷。
李曉夢在宋安民講解完養生心得後,悉心講述自己對為人處世方面的見解:
人生在世,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這各種各樣的人中就有惡人。所謂惡人,未必就是十惡不赦的人,凡是那些我們良知不肯承認的人都是惡人。如何與這樣的惡人打交道呢?
舜的老爹是個瞎老頭,老婆死後,他又續絃。這個女人後來又生了個兒子叫象,當時的社會傳統可能是這樣的:家產都要由長子繼承,所以舜理所當然是瞎老頭家產的繼承人。但是他老婆和象不允許這樣,瞎老頭也不希望舜能繼承,於是就和老婆還有最小的兒子象聯合要置舜於死地。他們想出謀殺舜的方法很多,比如要舜挖井,當舜下到井中後,瞎老頭團伙就把井口封死。舜死裡逃生,因為他挖井時就知道父親要謀害他,所以在井壁上挖了條通向地表的隧道。瞎老頭又讓舜去修理房頂,當舜登上房頂後,瞎老頭就把火把扔到房頂,那上面都是茅草,舜要麼被燒死,要麼就跳下來摔死。但舜又死裡逃生,因為他上房之前藏了一把梯子,所以安然無恙地落到地面。對於這兩件事,舜都假裝不知道,瞎老頭見舜是個機靈鬼,又見舜沒有責怪自己,所以從此再也不謀害他了,還和他恢復了父子親情。
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要自我剋制。像象這樣的人,就是我們平常所見的惡人,他們的常態是文過飾非。所以千萬別去責備他們的過錯,如果這樣的話,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會激起他的惡性。
試圖改變這樣惡人的惡性,往往會適得其反。所以,儘量不要揭發他的惡性。用你高尚的道德和完美的智慧舜的提前挖洞和架梯子)來不停地暗示他:不要以為我好欺負,我只是不跟你一般見識。
自信自己,就不會受到外來毀謗的侵蝕。而做到自信,必須時刻光明你的良知,讓它擁有道德和智慧。對付惡人和一些惡行,終極的解決方案無非如此。
對付惡人,除了良知以外,我們還要有對付惡人的智慧,那這個智慧從哪來呢?
其實,還是來自於良知。很多時候我們是被自己的氣憤、恐懼這些七情六慾給左右了,使我們沒辦法真正的看到事情的真相,以及該如何去智慧的處理這些問題,因為很多人是憑“直覺”去處理問題。
現代社會是商品經濟社會,什麼地方都要用到錢,不像農耕社會,可以自給自足,我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離不開錢。那良知能值幾個錢?
在農耕時代、工業時代,惡人、騙子有很大的生存空間,具體的辦法就是騙完一個地方換一個陌生的地方繼續騙,核心的問題就在於:人流和資訊流的不對稱。
現代社會是資訊高度發達、人的流動性也空前的自由和便捷,但是一個問題得到了解決,人流和資訊流的速度都空前加快,而且資訊流的速度遠遠超過了人流的速度。
網路真正改變的不只是資訊的傳播方式、人與人交流的方式,真正改變的是讓“良知”、“誠信”、“正直”等等這些人類優秀的品質都可以成為“正資產”,成為個人品牌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用到未來,現在,人工智慧、大資料會讓機器對你的瞭解遠遠超過你自己。你曾經良知泯滅犯過的錯誤也都會一一記錄在網際網路的各個角落。泯滅良知的代價會空前的大,而真正致良知,踐行知行合一,給你帶來的個人的品牌價值將讓你如魚得水,更容易獲得別人的信任,也同時可以極大的降低交易成本。
逐步清明我們被遮蔽的良知,真正的踐行,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夠真正的改變我們的生活,規劃我們完美的人生。
獨立思考,勇於實踐守仁格竹,格到吐血),放棄獨立思考,迷信權威就是平庸的開始。
生活裡,我們迷信權威可能是潛意識和不自覺的,因為是某個權威人物的結論就放棄了思考,放棄了思辨,讓我們總是在一個思維的牢籠裡跳不出來,只有打破牢籠,才能實現心靈和人格的躍遷。才更容易直指問題本源,快速解決問題。
知行合一、在事上練而得來的,所謂的“實踐出真知”,一次次的磨難與打擊沒有打倒自己,反而用一個個不世之功不斷完善並驗證了其價值
很多人修身養性,平時一副謙謙君子模樣,一碰到點事,立刻“炸毛”,比魔鬼還可怕。這就是典型的不能知行合一。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
那如何才能知行合一呢?就需要“致良知”,沒有致良知,知行合一也就成了空談。
有人說,“掌控不了情緒的人掌控不了人生”,這句話看似很有道理,但是根本上是錯的。錯就錯在掌控,“情緒”是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結果,而不是類似外力似得刻意鉗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然後再談論一下精力在人生歷程中的作用。
一、不管生活還是工作,歸根結底拼的都是精力。
我有次和同事上街,看她大熱天裡帶著5歲的男孩出門。男孩哭鬧,她得溫柔哄;男孩亂跑,她得牽住手;男孩調皮,她得講道理;男孩沒力,她得抱著走。
我邊看邊感慨當媽不易,要是精力不夠好,連孩子都帶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