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4章 何謂朋黨

不過既然是在皇帝面前,也只能拿出120分的態度來,認真地來一番舌戰群儒了。

這次楚歌拿的天賦,還是之前的慷慨陳詞。

而這次的舌戰群儒,顯然更加理直氣壯了。

之前改了青苗法,結果給國家造成了損失,讓皇帝也不再信任他了,雖然他的用意是好的,但從結果上來看確實要背鍋,這沒錯。

但這次呢?

他是想整頓吏治啊!

吏治的問題是所有人都看在眼裡的,皇帝也心知肚明,否則也不會同意他的方案。

既然如此,那這些人的說法,根本就是不攻自破的嘛!

怎麼叫舉措太猛、更張無漸?我明明是先從很緩和的方面開始的啊?又不是說一上來就把所有不合格的官員全都罷免,只免一部分也不行?

什麼叫規模太大、難以實行?變法嘛,本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是什麼事情都說規模太大、做不了就不做,那還變什麼法?

還有說變法會得罪士大夫、讓士大夫不再支援皇帝,導致天下大亂的,這就更離譜了。

盛太祖當年殺得官員少嗎?貪汙幾兩銀子就剝皮實草,天下大亂了嗎?

反而是後來官員的勢力越來越大,“眾正盈朝”的時候,民不聊生了……

士大夫裡邊確實有王文川這樣能幹實事的官員,但也有很多純粹就是國家的蛀蟲,怎麼,除個蛀蟲都不允許了嗎?

那這大齊可不就是活該被金國滅。

至於暗結朋黨這就更扯淡了,王文川要用人變法,總得提拔一批人、打壓一批人,總不能但凡涉及到人員任免的事情,就叫暗結朋黨吧?

反正朋黨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

皇帝總不能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搞不清楚吧?

楚歌信心滿滿,因為他知道,這個皇帝並不是那種頂級的昏君,他還是想做事的,在歷史上的評價也還算是不錯。

所以,這次的慷慨陳詞,應該會有效果。

想到這裡,楚歌理直氣壯地,將以文君實為首的一干重臣,全都駁斥了一番。

尤其是在說到朋黨一事的時候,楚歌再三強調,能者上,庸者下,這是變法過程中的必然,也是很正常的人事任免。

要做事,總得提拔一些能辦事的官員,否則互相掣肘,時間都花在無意義的內耗中,變法又怎麼可能成功呢?

總而言之一句話,請官家信任我!

只要給我五年,必定還官家一個高效廉潔的官場;給我十年,必定還官家一個富國強兵的大齊!

這番話在天賦的加持下,說得慷慨激昂、新黨的官員紛紛附和。

那些舊黨的成員,除了繼續拿著“朋黨”的說法搞人身攻擊之外,完全沒有任何的辦法。

而皇帝則是十分感動,當即決定,把王文川趕出京師。

此時北方邊患甚急,金兵隨時都有可能南下。朝廷需要一位重臣去外出巡守,王文川是最佳人選。

於是,王文川被調任為河東宣撫使,外出巡守。

雖說還保留了參知政事的頭銜,但實際上卻已經被調出了朝廷的中樞。

而這一次的嘗試,又是在短短的一年之後,又宣告失敗。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