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劍仙之渾元劍經

《渾元劍經》,明代劍客畢坤所撰。為道家劍仙修煉典籍。其中介紹了三步睡、六字決、行走三字決、練劍先開七竅、氣貫周身等原理以及修行方法。其中包括:三十六宮跳步圖式、圖說、練眼、練手、練身紫霄形化二十八式法門)、九宮三十六式。劍破劍、劍破棍、劍破槍等兵器要義;以及練步、練招、飛罡文、天清咒、飛騰秘篆等。

渾元劍經飛罡文

掃除不詳,普渡仙航。梯天超海,如遁如藏。呼靈虛位,遣役諸方,雷霆霹靂,如掣電光。干支造化,靈集中央,陰陽五行,周天在握。日精月華,吞入丹舍。探取天根,真息生春。玄黃渾合,遍體更新。筋骨皮肉,來複乾坤。

渾元劍經內外篇序

劍者,決也,斷也。必內而決七情,斷凡息,內三寶得以渾化而至於純陽,此內而劍學之築基,內殼通而堅實也。尤當外而決灰心,斷聲跡,加之以招式變化之奇,以夕朝時習,外三寶得以渾成,而至於柔剛,此外而劍法之暗練,外殼注而靈穩。

至如近世所學之劍,以舞之者,類皆皮毛中皮毛,浮之至淺而至鄙者也。

昔伏牛氏祖雲:果爾志向上,當先靜以築其基,存之深養之熟,內外三寶合一,渾化歸一。

正所謂:

內外全無渣滓質,養成一片紫金霜。

陰陽造化都歸我,變動飛潛各有常。

渾元劍經劍髓千言

夫劍乃儒雅中之利器,有正直之風,和緩中銳鋒,具溫柔之氣,靈則通神,玄能入妙,飛來飛去,無影無蹤,作雲作雨,如虎如龍,變化莫測,轉展無窮。誅人間之惡黨,斬地下之鬼精,可破陣以攻城,隨手指點,草木皆兵,可防一身之害,資三捷之成,故珍為致寶,運可通神。光靈明而不昧,體剛健而長生,掃則霧消煙掩,揮去則石走雲崩。可避水火之災,入不溺焚;可解刀兵之亂,視如不見。

其為德亦若人也,資稟於陰陽爐火之煉,性成於元亨利貞之能,百折不屈,九轉而形骸備。鑄冶始於神人,傳授依乎仙術,習貴專精,功宜百倍,非取天地之氣,無以培養人之本源;不吞日月之精,奚以輕身健體?非精足氣不能清,非氣足神不能靈。非內而精氣神、外而筋骨皮,渾成一片,身不能輕。將何以飛取雁書、遠逐鴻跡?非如此何以通妙,而能超眾?能御大敵,足稱萬兵之祖。故精足則戰耐久;氣滿則呼吸細;神清靜而圓融,則變化莫測。故曰:身完天下無敵手,劍完四海少敵兵。能此二者,方可超凡入聖境,庶幾馭眾為高明,勿負古人之留意、仙佛之苦衷

習得形劍成於外,則劍氣備於內,是爾身心自有主。其為用也,可除災以斷水,可畫地以成河;斬七情、斷六慾而絕淫根;破異術,滅妖通以除惡黨。神智從生,豁古今於親目;謀猷克布,協治化以感通。儒之禦侮,以此而威行;道之降伏,以此而欲空;釋之真空,以此而功成。

夫劍氣即罡炁也。而宇宙之間,亦必恃此為化育,主宰生殺權宜。故學者業貴於精,心宜於謙,藝當熟習,志莫驕矜。外有三尺劍,內必籍五本以佐之,始保一身安閒,無事紛紜耳。

再者,此物為仁人之珍寶,彼匪人之所畏,故好而知惡為貴。或徒負氣好勝,每生嫌隙。一旦欲勝乎理,小則魯莽僨事,大則積愁成恨,反恨成狠,將禍延無已。此真好武中之惡習。

故劍法既成,尤當博閱天文、地理、人事、駁雜於中,在一番體認知改擇中,卑以身處之心。

又或於澹定之候,靜以撫琴,涵養性真,化淨猛烈之習,效成一片溫和氣象。

外人豈能知哉?目為武士,而有儒雅之風,稱為杲儒,而有威嚴之度。故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功用到此,謂文兼武全將相身,更必出處有道焉。

試止以時,不以道殉身,亦不失機,勿貪為主,勿吝為先。如有欲習此者,詳言喻眾,莫為己私,化傳萬方,奠定國家,小則終保厥身,大則兼濟天下,啟可輕乎哉?試思昔有伯溫先生言:此天子氣也,十年之內,必都金陵。

煉劍莫先於煉氣,煉氣要首在於存神。存神之始功,根於固精。

能此方可以論劍之練法,否則作輟之,鮮有成為完璧者。

工夫貴勿剛勿緩,和平得中,且存且養,內外兼濟。直外便能和中,煉形亦可長生。活動筋骨身輕靈,周身氣血力加增。由子至午鍛鍊外,自未至申靜息中。戌則吞鬥持罡,運用水火,和合坎離,妙在築基,要乃清心寡慾。此入道之機、成道之具,豈可杳視?惟晝夜無間,則陰陽協理。呼吸定則靈光生,而三寶定位,同居其中。金丹日益,身法愈輕。

夫劍貴乘機以進,無隙則退。故奇正明,劍法成;精神全,神力猛。古語之“一聲嚇斷長江水”,乃威神並作也。既能如此,何患對敵難勝?非內外打成一片,難以飛而出快,妙而顯神。非真陰陽生,不能召天地之精氣神,歸入身心。惟氣結於根,久戰如未戰也。至於生威之道,在於存神。神能常存,久自生威。存神以固精為本。《聖經》雲:知止止者,亦進攻退守之道也。進攻之道,見機而作。退守之道,忍辱為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人既為萬物之靈,必心與道洽,庶幾致人,不為人所致也。故君子必具天險王道之全,洞天時地理人事之權宜,其略則孫、吳、司馬之策,始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故君子戰必勝也,歷觀古人個有取法。昔亞聖雲:浩然之氣,至剛至大,直養無害,塞於天地之間。夫浩然之氣,在於天地間,則保合太和之氣,以之生成,在人則空靈無間之氣也,即真氣。其中剛柔渾合、陰陽互生,即所以結丹粒之道也。其大莫喻,其小難破,而來往造化之神涵於其內。故曰:放之彌六合,卷之藏於密,直養即勿妄勿助。

直養自然先天之能力,在神為非人力也。無害者乃順生機之自然,去其害生機者也。養至真息圓滿,百慧從生,永生無滅。小可經綸,大可讚譽天地,故曰則塞於天地之間。

夫勿妄者,非具剛決武火之力,安能常於若存?勿助者,非有攸柔文火之功,安得依行不偃?果能明道不計其功,是無為之為神為也。能庸行無息武火之力,固少頑空昏沉之偏。至若樂行不期報,亦非人力之有為,以其呼用略照吸用。全妄者,文火之功,豈更有著相燥妄之失,故內而靜功、外而武學者,皆當準乎文武火候,以行為的。

故戕賊成者,終難深造乎道。綿長者久必顯達。過急則銳,恐多退速之虞;太緩則疏,未免作輟之情。然二夫準期何在?詩云:

休逞歡來歇力行,免將過役倦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