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脆皮豆腐 豆腐也能炸?
柳千金的軟磨硬泡起了作用。
桂枝兒最終答應會帶她一起進京,而後落荒而逃。
當白光透過幕簾,自然的鳥鳴聲嘰嘰喳喳。晨霧繚繞,小雪飄灑,彷彿置身於潔白的畫中。
臘月初十,大寒。
這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冬去春來,大寒之後便是新一年的輪回,家家戶戶除舊布新,做牙祭以降福來年。
餐桌上尤其少不了糯米和豆腐。
蒸一碗糯米飯,禦寒滋補,“豆腐”既是“頭福”,又是“都富”,喜慶吉利。
“賣豆腐嘞——現磨的豆腐。”
老翁音調綿長,獨特的北境腔調抑揚頓挫,手推板車的木盆上蓋著一層紗布。
他穿著土布衣裳,披一件裘皮外套,走街串巷,白發蒼髯上粘了幾片雪花。
早半個月,他就跟淩河縣收購大豆的行商約好。
那裡的平原種植較為發達,在上好的黃豆中加入十分之一的綠豆,成品的豆腐特別有韌性。
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
老翁用滿是皺紋的手將泡發好的豆子撈出來。
隨著石磨慢慢轉動,豆子被碾碎,奶白濃稠的豆漿緩緩流淌,老翁欣喜地笑了。
“這仗再怎麼打,日子也要過。”老翁一邊點鹽鹵一邊絮叨,“大寒吃豆腐,是自古傳下來的規矩。”
“是是是,翁公說得有理。”
管家連聲應和,困得黑眼圈都明顯了。
夜半三更聽磨石聲,還是在鎮北府衙,操心全府安全的管家覺得自己的精神日漸衰弱。
這不,連老爺都夜宿邀月樓了。
可是還真沒招,人家翁公是在編在冊的府衙看門人,送走過幾代知府大人,資歷比他們都深。
等到天剛拂曉,老翁的豆腐也成型了。
顧不上小雪,老翁拉起手推板車就走,大不了賣完了再回來補個覺嘛。
“翁公,來十塊豆腐!”
剛出府衙沒走幾步,就被桂枝兒截住了。
“一口氣要十塊,你吃的完嗎。”老翁嘟嘟囔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