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何向東剛才自己編的這一段就是憑藉著他深厚的評書功夫弄出來的,所以為什麼相聲演員最好都要去拜一個評書師父,因為這是真有必要的。
侯三爺等人更是驚喜莫名,何向東給他們的驚喜可太大了。
嚴亮更加抑鬱了。
吳建強再一次回頭看看觀眾的反應,臉上堆滿了驚訝之色,觀眾這反應也太……
何向東繼續往下:“闖王進京。李國禎棋盤街墜馬,銅棍打死吳兵部,劉宗敏霸佔陳圓圓。訊息傳來,山海關氣壞了吳三桂,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我是焉能不報。下沈陽,請清兵,十四郎多爾袞率兵入關,李自成戰死湖北九宮山,江山易鼎,改國號大清。”
“好……”觀眾再次鼓掌。
薛果也是感嘆:“嗬,這淵源太深了。”
何向東稍微緩了一下:“順治登基以後,清理國庫之後發現了這宗寶貝。”
張寶庫老爺子點頭不已,高潮後又是一緩,有張有弛,這尺寸拿捏得太到位了,這小夥子了不得了。
一緩就夠了,可不能讓觀眾的熱情都涼了,何向東貫口繼續:“當時順治皇爺大吃一驚,提起筆來在午門外寫了四句詩‘悔恨當初一念差,黃袍換卻紫袈裟。我本西方一納子,因何落入帝王家。’筆摔在地上,飄然而去,五臺山上出家,大清朝無人再敢提起此事。一直到清朝鹹豐七年,此寶落入禮王爺的手中……”
聽到這裡,評審團好多大腕兒紛紛鬆了一口氣,原來不是徹底換掉,而是進行了增添,前面加了一長段兒,後面的貫口的還是原來的。
但也足夠厲害了,後面的那一段貫口可是歷經百多年時間無數名家錘煉過的精品,而前面那一段卻是新加進來的,但是完全不輸後面的啊。
這到底是何人所寫,應該不是這個年輕人寫的吧,能有這份功力的人可太少見了,這麼一個小年輕總不可能有這份實力吧。
現場也只有侯三爺石先生還有楚城三人知道這貫口就是何向東寫的,因為何向東要說的相聲從來都是他自己弄得,從不會直接用別人的東西。
這孩子的才情無雙。
何向東最後來了一個漂亮的收尾:“大禮寺正卿、刑部尚書、督察院總憲。九堂會審,打了二年半的官司,要沒有禮王府的人情託到了,早就死在裡頭了。就為這銅器呦!”
一番貫口說完,全場觀眾扯著嗓子喊好,叫好聲震天。
薛果本來是想直接捧的,但是也被現場觀眾的叫好聲給打斷了,他頗為詫異地看著觀眾,這反響也太強了吧。
現在的相聲都是電視上的新相聲,都是講究語言討巧,表演形式豐富,觀眾哪裡聽過這樣一番氣勢磅礴的貫口啊。
人家能不鼓掌叫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