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家裡外頭事一堆可日子還得過下去不是,劉清清心心念唸的坐便就是在張氏鬧心、劉清清煩的情況下被匠人制了出來。
劉清清得了信先跑去窯口那裡看貨了,這個匠人是個年輕人,敢被稱為匠人是因為他還沒出師就出手救了這口窯,可這座窯終是在鎮上大族的打壓下快要廢掉了。世家大族的人想要好東西只要把有名的匠人變成家奴即可,咱們這位姓都的匠人他的師傅是一把製陶好手,製出過進貢的陶器所以被附近的世家掠走了。
不知為什麼劉清清第一眼見到這位都師傅時就覺得他能做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是我想的樣子。就是這樣,顏色比我想的要好得多。”起碼不是大醬色。
小都師傅給她行了一個禮請她進屋去看餘下的東西,那些個手盆什麼的製得都很好,竟然有墨綠色的,劉清清都快星星眼了。
坐了一會兒興奮過頭的劉清清才想起來這裡的人都是跪坐在席上,也叫做跽坐,而她的腿麻掉了。
小都師傅的小師妹給劉清清上了茶,劉清清客氣地行禮致謝,td,禮儀之邦的禮節真繁複。小師妹回了禮,很自然地坐下,且挨著劉清清很近。
因為在外行走不便的原因劉清清都做男裝打扮,可並沒有故意遮掩自己的女子身份,小都師傅沒有注意這些可他的小師妹卻發現了。
“這茶是我制的,也不知道你喜不喜歡?”遠清是小師妹的名字。
“你就叫遠清?”不可能沒有姓吧。
“是啊,我就叫遠清,他們都叫我清娘。”說罷捂著嘴笑道:“你也叫清娘吧。”
“我阿耶他們都叫我二孃。”劉清清也不掖著藏著,她是個女孩這種事也沒打算瞞著大家。
“你家裡有幾個兄弟姐妹?”遠清的眼睛很大,提問題的時候給人一種很清純的感覺,劉清清對她的好感倍增。
“我們不是跟祖宅在一起的。我的阿耶過繼給了我外祖家,所以我們分出來單過了。”
“沒進你外祖家嗎?”遠清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劉清清。
“沒進。”想一下,“我覺得我外祖是一個聰明人。他知道他想要什麼,又知道底線在哪裡。”
“我聽說你外祖是一位郎中?”
這個小姑娘不簡單啊,這座窯離桃家村可不近,這種事她都能打聽來。
“你別多想,我特意去打聽過的。”遠清似乎知道劉清清的想法立即表明了心思,“其實我是有事求你。”
一直在旁邊解說陶器的都行中這才接話,“我們怕他家掠了師傅還不夠,早晚要對我們下手,所以想找個辦法把小師妹送走。”
小都師傅見劉清清沒吱聲就輕咳一下,“我們想找一家可靠的人家買下這座窯和小師妹。”
“那你呢?”
“我?”說完他低下了頭,“他們應該不會再找到我了。”
“怎麼?”劉清清不太明白。
“我要走遠點。去別的地方看看,天下之大總有我沒有見過的陶器。”遂低了頭又說:“我要見見其他師傅的手藝,即便不能成為天下製陶大家也要見一見大師的風範。”
“如果途中被人抓去怎麼辦?”劉清清看著他,覺得他還是沒去過外面,一條沒遊進大海的小魚怎麼能預見大風大浪?
“要不我也賣身給你家?”小都師傅覺得這就是一個玩笑。
“也不是不行。”劉清清是認真的。
“有了身份的匠人總歸是安全一些。”這裡的法制要求不得在奴隸身上刺字,但是身份文書這類東西是能說明一個人的身份的。搶別人的奴隸相當於侵佔別人的財産,這是重罪,會被判刑且很不名譽。
“是個不錯的主意。”小都師傅低頭認真想。
張郎中回鄉時劉清清就發現這裡的鄉紳對他十分客氣,時下好醫生都在中都,大夏對醫生是有管理制度的,有類似行醫資格證的考試。所以導致想當醫生也就是郎中的人都往中都跑,結果好的被皇家留下了,成績不好的也都去了大城市,見過了中都的繁華還真沒有幾個願意去鄉下生活的。張郎中能來桃家村完全是因為他年紀大了想找個養老的地,而且他的專長是正骨,鄉下人對骨科醫生還是有很大需求的。
“其實外祖也是一個風雅的人,買一座窯和幾位師傅也不是不可能。再說,不是有主家放人的說法嘛。”劉清清以為小都師傅是在猶豫身份的事。
“這倒沒啥。不過是一張文書的事。”小都師傅抬頭一笑,他已看透生死。主家是有權打殺奴隸,可是他僅僅是一個奴隸嗎?一個有能力的人到哪裡都是強者。
“也對。前朝不是有幹將引天火鑄劍稱匠的前例嗎?”這裡的幹將也是一位大師只不過不幸成為了前朝皇後家的家奴,他為了自己女兒的幸福引來天火為主人鑄了一把神劍,自已卻在鑄劍成功後被天火燒死了。這個故事雖然悲劇了點,但卻為後世開創了奴隸可以以已身之力贖買自己的先例。
“不是逼到那個份上就不要死的好。能過下去當然還是要好好過。”遠清是一個灑脫的姑娘,什麼自由、什麼身份都不如好好的活下去,誰知道未來是什麼樣?或許有那麼一天就沒有奴隸這個身份了呢。
劉清清輕嘆一聲,是啊,會有那麼一天沒有奴隸這種身份可是那是要多久以後啊。
劉清清好心買下了這座窯和遠清卻不想無意間培養了一個大師和一座“神窯”。
張郎中是沒什麼耐心管家裡下人、僕從這些事的,他一輩子最大的愛好是喝酒其次是賺錢至於什麼研究醫術那都是一心上進的人做的事,他這醫術是無意間得來的,他總認為這是老天在給自己一口飯吃。
遠清和小都師傅就是在這種沒人管沒人問的情況下成為了張郎中的家僕。這麼大的院子,這麼多的房子多這兩個人不多,少這兩個人不少,至於張郎中的原來的僕人倒是樂得多兩個人做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