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慕過去,那老人又是藥磕頭,叫她好生無奈。
老人還是拿來家裡最值錢的東西,非要叫阮慕收下,她不收,老人便留下,人就跑了。
只是跑了會,逢人便說,建鄴西邊有個神醫般的女大夫。
那些從前還在觀望的病人,也都爭前搶後地過來,叫阮慕醫治。
然後大家便發現了,阮大夫給藥不多,而且多是草藥,價格不貴,可藥效卻十分地好。
於是,越來越多的貧民,都不再去回春堂,反而一傳十十傳百,到阮慕的小攤位來。
病人多了,她自然是沒有法子再親自去採草藥,但是貧寒人家大多都是要進山的,因此那些年輕些的,若是願意,便可以從她這裡學些認藥草的本事,然後採回來,晾曬幹後,過來賣與她,或是抵扣看病的資費。
同時,其他的米啊面啊,牛羊雞鴨,也都可以抵扣。
再加上阮慕這裡資費便宜,她本就不是為著掙多少的銀錢,而是行醫問藥為主。
因此這從前無人問津的小攤位,漸漸人頭攢動,但打都也就是貧民而已。
所以哪怕生意極好,那也是賺不到什麼錢的,因此那些本來有些眼紅的人漸漸也不眼熱了,反而他們自己有個什麼病痛,去阮慕這裡一兩次後,那就真的認準了,再不去回春堂以及其他小藥堂。
話說那錢婆子和陳車夫回來的時候,心裡還憂慮著阮慕的事情,只因回去打聽了一番,採知道著建鄴以及周邊,可是從來沒有過女大夫的。
從前有個女子和離後試圖開個甜水鋪,那也是開不下去,白白折損了許多銀兩。
兩人盤算著要不回去後勸說她,打消這念頭。
卻不曾想到,那小院子裡頭已經堆滿了草藥。
而後再去看到阮慕的小攤位,生意紅火無比,周圍的人得知錢婆子夫婦竟是女大夫的親人,那是好生的一通感謝,把阮慕誇上了天,說是菩薩下凡的那都有。
也不是沒有地痞什麼的看阮慕美貌妄圖生事的,可是直接被周圍看病的人給又打又罵轟走了。
漸漸地,阮慕名聲也傳開了。
她其實一直有些擔心,可好在建鄴還算是個大地方倒也沒有人敢直接欺上門。
現下老人的孫女好了後,便死活要跟著阮慕學醫。
她父母都是病死的,拿不出錢買藥,都是去回春堂拿了半價的貼補藥後,最終還是沒有救回來。
她阿奶也差點病死,她自己更是如此,便下定了決心要自己學。
從前不敢是因為不知道自己能行,可看到阮慕後,小姑娘一顆心竟似鐵打了般,死活不肯放棄。
老人擔心女娃學這些東西日後嫁不出去。
可女娃便是不嫁人也要學,在阮慕屋子外頭守了好幾日後,才終於惹得她點頭。
此後便是歡天喜地,日日勤學苦讀,倒也是不怕苦不怕累。
那邊回春堂裡,窮苦的病人少了許多,這本來也不大賺錢,倒是沒有什麼影響。
保安堂倒是有一日上門來,勸說阮慕去那裡掛牌子行醫。
在阮慕要拒絕的時候,對方給出了好幾個理由,倒是叫她認真思索起來,“娘子行醫,拋頭露面當真安全麼?若是遇到歹人,可有逃脫應對之法?娘子所用多為草藥,難道就不想用更多更好的針對性的藥材?救治更多的人?”
打動阮慕的其實是一點。
安全。
畢竟有一件事,她一直藏在心裡。
便是最初,那老人在回春堂所拿的藥材,若是她沒有認錯,那都是一些蟲蛀的,藥性過了的,腐壞的,甚至...還有假藥材。
對方以行善的名義,半價出售,實則賣出的是根本無法使用的藥材。
既博了善名,又賺了銀子,賺的是窮苦人的血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