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9章 科舉考試之武舉

同時,說到武舉,相信大家的確會很感興趣,因為相比於文舉,武舉真的算是很少見於筆墨。

特別是在古代重文輕武的氛圍下,武舉就更加的不受重視了,那麼今天作者菌可以給大家簡單的講解一下,關於中國古代的武舉到底是怎樣的。

首先,大家都知道了,科舉考試是隋唐時期開創的,算是中國的一項十分了不起的偉大發明,雖然它有著重重弊端,為現在的人們所抨擊,但是,也不得不說,他是在古代那種比較封建的社會環境下,最公平的一種選拔人才的制度了。

因為它給寒門世子們提供了一條出人頭地的渠道,保證了階級的流動性,所以才能使我們民族的文化一直延續下來,而不像國外,文明都不知道改朝換代多少次。

而文有文狀元,武有武狀元,大家對於文狀元的故事聽的比較多,武狀元的就比較少了,不過自武舉設立的一千二百多年來,武狀元雖然不多,但也演繹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像是中國古代總結出人生四件美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其中第四件美事金榜題名,指的是考試中榜。

清朝的范進,中了個舉人都高興瘋了,何況考上狀元。

一個普通人,要想出人頭地,改變門風,在和平年代考試得中是最有效的方法。

孔子說,學而優則仕,民間又有俗語“學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習一身本事替朝廷賣命,是中國古代人們乃至今天最常用的謀生之道。

需要說明,古代朝廷取才,每個朝代是不大相同的。

宋朝大學者蘇東坡就曾經總結過:“三代以上出於學,戰國至秦出於客,漢以後出於郡縣吏,魏晉以來出於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於科舉”。

隋唐時期開創的科舉考試,是一大發明,只不過隋朝只有文舉,並沒有武舉,所以習武之人都應該記住武則天,是他創立的武舉,而員半千則是武舉誕生以來的第一位武狀元

同時大家需要知道的是,科舉考試,最早的萌芽,其實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孝明帝時代,那時候因為“銓別選格,排抑武人”,還曾引起羽林軍暴亂。

不過那時雖然有考試,但並沒有形成國家考試製度,比較隨機。

正式的科舉考試,是從隋朝開始的,隋文帝於公元587年設志行修謹、清平於濟兩科,隋煬帝於公元606年設進士科,不過那時候的科舉考試都是考文不考武,從隋朝到清末一千三百多年,一共產生了592位文狀元。

到了李唐時期,大名鼎鼎的武則天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同時也是第一位開創武舉考試的人。

從武則天開科取士,到清末最後一位武狀元誕生,共產生了293位武狀元。

很多人迷信因為武則天姓武,所以才由她開創了武舉考試,雖然不太可信,不過這其中也莫不是天意造化,算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吧。

因此習武的人應該記住這個日子,公元702年,習武之人可以公開進入國家的殿堂參加考試。

武舉考試由兵部主持,考試科目包括長垛、馬射、步射、平射、翹關、負重等,以上過關,還有其他一些篩選辦法,取“軀幹雄偉、應對詳明、有統兵才幹及可為將者”。

如果是文人參加武舉考試,則取“身高六尺以上、年在四十以下、強勇可以統人者。”。

所以要想取得武狀元,武藝高強是一方面,長得帥、頭腦清楚、口齒伶俐、年輕、有統兵才幹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歷史上第一位武狀元,名叫員半千。

員半千本姓劉,其先祖劉凝之因為自比春秋時代忠烈的伍員,被北魏皇帝賜姓“員”,員半千本名“餘慶”,因為唐代侍御史、著名高士王義方誇他“五百年一賢,足下當之矣!”,改名“半千”,寓意“五百年一賢”之意,可謂誇出來的名字。

員半千的武藝如何,史無記載,但其曾連中八科制舉,確是極有才華之人。

其應答唐高宗的“如何運用天陣、地陣和人陣”策論至今流傳:師出以義,有若時雨,天陣也;兵在足食,且耕且戰,地陣也;卒乘輕利,將帥和睦,人陣也。

什麼意思呢,就是唐高宗來到武成殿,召集各州參加科舉考試的人,親自問道:“兵書上所講的天陣、地陣、人陣,各指什麼呢?”

員半千越過等次進前說。

“我看過有關書籍,這方面的說法很多,有的說:天陣,是像星宿孤立若虛;地陣,是指山川陰陽向背;人陣,是指軍隊協調互相彌補縫合,按照我的見解,認為不是這樣。”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