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9章 皇城司密探

無數文舉生蜂擁前來告狀,要李小魚殺人償命,血債血償,真的是讓得包拯等開封府一眾官員頭大如鬥,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只得是想方設法的將他們打發走,別來煩自己,去煩當今官家吧。

畢竟這整個天下都是他的,他不煩誰煩是吧。

這一幕,自然也是讓得此時的大宋官家趙禎是鬱悶異常,沒想到這包黑子竟然如此狡猾,將如此大的一個麻煩轉眼之間就踢給了自己,真是黑啊,不僅臉黑心也黑,簡直良心大大滴壞。

同時趙禎除了鬱悶外,更多的卻是震怒,因為他不知道一場好端端的詞會比試,到最後竟然會鬧到這個地步,出了這樣一場人命官司,這到底是怎麼了?

難道文舉生與武舉生之間已經勢同水火到這種地步了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了?

的確,這件事趙禎也早已知曉,畢竟他可是天字第一號人物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不是說說而已的。

掌握著天下最精銳的間諜組織,皇城司,一旦坊間發生任何的風吹草動,他都能在第一時間知曉。

畢竟他雖然仁慈,但並不傻,雖然迫於祖宗成法將手裡的權力給分出去了一部分,與一群文人士大夫共天下。

可那也是迫於無奈,畢竟只要是一個精神正常的皇帝,都是嚴重的疑心病患者,不可能對手下的大臣完全放心。

所以他是牢牢掌控著皇城司這一間諜組織,來監視這群文臣,包括民間的一舉一動,來使自己保持耳目聰慧。

不然,要他真那麼仁慈好說話的話,豈不是滿朝都是霍光了嗎,對吧。

當然,說到這,作者菌不得不再插一句了,那就是皇城司這一組織,必須給大家好好說道說道。

皇城司是什麼?

其實很簡單,熟悉點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那是宋朝的一個間諜組織,不過很是神秘,很少見於筆墨。

的確,間諜是一種古老的職業,因為其特殊的職業要求,往往被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讓人無法窺視其真實面目。

“間”,根據《辭源》的解釋:“事之有隙可尋者曰間。”

這裡的“隙”表現為一種客觀存在,而因尋找“隙”所採取的主觀行為則為“間”,“間”既可以表現為情報認知意義上的窺探,也可以表現為謀略上的離間、策反和破壞等。

“諜”,《辭源》解釋說:“諜,伺也,伺候敵人之間隙以反報其主者曰諜。”

諜是一種利用敵人的間隙而刺探情報的行為,如果做名詞,則是指利用敵人的間隙刺探情報的人。

間諜二字合用最早見於《吳起兵法·應變第五》中的“急行間諜,以觀其慮”。

而有文字記載最早的間諜活動應是夏代的“少康用間”,《左傳·哀公元年》載:“少康使女艾諜澆……遂滅過、戈。”

據此,朱逢甲在《間書·論間》篇中雲:“用間始於夏之少康,使女艾間澆。”

由此可見,間諜活動歷史悠久,間諜的定義也隨著時代的發展需求而不斷變更。

一般認為,間諜活動只存在於戰爭期間,但隨著世界鬥爭焦點的多元化發展,已經不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戰爭,間諜也不僅僅只存在於政治和軍事領域,經濟領域裡的資訊竊取和分析,也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

因此,間諜的含義也隨之有了擴充套件,不再是戰爭的專屬物。

現在,我們所認可的間諜,是以各種職業或名義為掩護,採取種種方式,包括潛入別的國家,甚至打入其軍隊、國家機關內部竊取機密,蒐集情報或者進行顛覆、破壞等活動的人。

根據工作目的地不同,大致分為軍事間諜和工業間諜或商業間諜)。

這些形形色色的間諜活躍於黑暗之中,在世界各地的隱蔽戰線上進行著沒有硝煙的戰爭。

這種戰爭一向都是競爭雙方傾力角逐的重要方面和手段,也是任何式樣的戰爭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只要集團間的利益衝依然存在,間諜戰便不會有停止的那一天。

在世界經濟迅速發展的當代社會,國與國之間的鬥爭形態往往表現為公開或秘密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等領域內的角逐或競爭,因此,為奪取國際鬥爭的主動權、爭佔發展先機,戰略決策者一般都會把本國集團)的間諜機構用作把握外部情勢的情報認知工具,要求他們積極開展對外諜報工作。

不僅在國家間,甚至企業、集團公司、同行業間,為了搶奪競爭主動權,也大量使用間諜,蒐集政治、經濟、貿易、技術等各類情報。

由此,間諜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已是不言而喻的。

取得一場間諜戰的勝利,其意義不僅是侷限在為取得一場戰爭的勝利而服務,它的影響已擴充套件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因此,對間諜史進行一場深入的探究作者菌認為還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關於中國古代間諜問題的研究一直以來都是劃歸于軍事研究領域,在史學界,很少有人將這一課題單獨列出,即使是在專門的古代軍事史研究中也鮮有涉及。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