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2章 奠基

可見相同的詩人氣質,面臨做亡國奴的時代語境和熱烈奔放的詩情使蘇氏在譯拜詩時候能夠充分理解並融入拜倫的世界,譯文采用舊言、五言或七言詩詩體,正確地表達原作詩意,善於體味原詩的風格、韻味。

他譯價自己的譯作“接文切理,語無增飾,譯義悱惻,事拜相稱。”

創造社譯論家張定潢曾這樣評論蘇氏的譯詩“人有時會想,行政倫的詩畢竟只有曼殊可以譯。翻譯是沒有的事,除非有兩個完全相同,至少也差不多同樣是天才的藝術家,反(而)是一具藝術家那瞬間的和別的一個藝術家過同一個生活,用別一種形式,在那作創造。唯在曼殊可以創造拜倫的詩??”

此外蘇曼殊還編有四部翻譯詩集《文學姻緣》(1908)、《拜倫詩選》(1909)、《潮音》(1911)。

他的譯詩第一次將詩的翻譯引入了我國近代翻譯文學史,有明確的時代意義。

當然,除了上面說的這些名人外,在當時翻譯界的名人還有馬君武(1881,1940)。

馬君武,原名道凝,字厚山,後改名和,字貴公,號君武,原籍湖北蔳圻,不過後隨祖父定居廣西桂林,自幼讀儒書與歷代文集,1899年考入廣西體用學堂,專攻數學和英語。

在1900年時,又赴廣州法國教會學樣學法文,次年就讀上海震旦學院,繼續專攻法文。

此後1901年君武以官費赴日留學,結識了前文所說的梁啟超、孫中山等愛國人士,後空白梁氏《新民叢板》撰稿並翻譯達爾文的《物種由來》數章。

在1902年12月又與馬一學、謝天量等創辦《翻譯世界》,並任主編,介紹西方進步思想和進步學說,傳播西學。

並且在1905年還加入了日本東京同盟會組織,從此走上了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

到了1906年,他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化學專業,回國後任教於上海中國公學,擔任上海同盟會會長,同年翻譯《共產黨宣言》綱領部分。

後因革命活動受流緝列德國留學,取得柏林大學工學博士學位。

晚年致力廣西大學並出任校長,算得上是繼嚴復之後的又一了不起的思想翻譯家。

並且馬君武還精通教育日、英、法、德多種外語,因此翻譯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著作包括《法蘭西今世史》,以及達爾文的《物種由來》,和約翰穆勒的《自由原理》,以及斯賓塞的《女權篇》,盧梭的《民約論》包括黑格爾的《一元哲學》。

此外,並編譯過《平面幾何學》、《微分方程式》、《礦物學》、《動物學》、《植物學》、《德華辭典》等。

但是需要說明,馬氏最主要的譯作還是其詩歌譯品。

1905年他在日本編印的《新文學》上發表了拜倫的《哀希臘》,1907年他第一次用五言體將英國詩人thoashood(17981845)的幽默詩歌篇《衫衫歌》譯成中文(後來胡適、劉半農也譯過此詩)。

此外,他還翻譯了歌德的《米麗容歌》(雜言體)、雨果的《重展舊時戀節》(七律提)和歌德的成名作《少年維物之煩惱》片段《阿明海岸吳女詩》(七言歌行體)。

可以說馬君武是一位革命志士,多才藝術,精通各種古詩詩體,他的譯體富於豪情,語言明麗流暢,貼切動人,是近代翻譯文學中的精品。

近代俄羅斯文學翻譯,19世紀是俄羅斯文學繁榮發展,一大批世界級優秀作家,包括普希金、果戈裡、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到托爾斯泰、契珂夫、高爾基先後活躍於俄國文壇,其作品從歐洲開始,播撒於世界各地,贏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我國直到20世紀初才開始譯介俄羅斯文學作品,主要的翻譯家有吳棒、戴翼翼、陳暇、馬君武、周氏兄弟等等。

他們或者第二次譯介俄國文學作品,或介紹某個俄過作家,或第一次引進一種體裁,為俄國文學在我國傳播作出貢獻。

此外,近代譯介俄國作家契坷夫作平的集子還有,周氏兄弟於1907年合編的《城外小說集》,中間收集了契坷夫的《戚施》(今譯《在莊園裡》)和《塞外》(今譯《在流放中》)。

還有就是1909年包天笑譯《六號座》(《六號病房》)發表於《小說時報》。

以及1916年陳家麟和陳大橙合譯的,契坷夫短篇小說集《風俗閒談》(上下冊,共收集23個短篇小說故事),高爾基的名篇《鷹歌》(今譯《鷹之歌》1908年5月由天銳譯出並發表了《奧西》第4期。

而在1916年,劉半農又翻譯了高爾基的《二六人》前半部(發表於〈小說〉2卷5號上。

此後一年,也就是1917年,周瘦鵑又譯其小說《大義》(即高爾基的《義大利童話》中第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