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清初較早的詩人還有宋琬和施閏章,號南施北宋。
以及宋琬,字玉叔,號荔裳,山東萊陽人。順治進士,官至四川按察使。
他曾被人誣告下獄,拘囚三年,險遭不測之禍,故集中感傷憂患之作特別多,如《感懷》、《聽鐘鳴》、《悲落葉》、《寫哀》、《九哀歌》等,極悲憤沉痛。
像是他的《義虎行》是一首長篇敘事詩,它和王猷定的《義虎記》是同一題材故事,描寫很細緻。
他的詩五言古歌行較勝,王士禎以為“間闖杜韓之奧”。七律好作壯語,頗擬放翁,如“九曲流從星宿海,五陵煙鎖帝王都”,“少華西來朝白帝:太行東望走黃河”等句,對仗工穩,音調和諧。
還有如施閏章,字尚白,號愚山,江南宣城人,順治進士。
在康熙中期時,應試搏學鴻儒,為翰林院侍講。他官江西參議時,正當大亂之後,地力殘破。天災人禍,十分慘重。
而政府急徵軍糧,限期迫促,他親眼看到這種情況,寫了《湖西行》、《大阬嘆》、《臨江憫旱》等詩,反映了人民的苦難,同時也流露了對人民的同情。
在《浮萍兔絲篇》裡寫一個士兵和一個平民途中巧遇,各還其妻的故事,也是那時的苦難社會中——個悲慘的小鏡頭。
並且施閏章長於五言詩,例如《太白祠》雲:太白騎鯨去,空留採石祠。當軒千里水,繞屋萬松枝。山月長清夜,江雲無盡時。誰將一尊酒,把臂共論詩!
又如“沿溪路不盡,忽接溪上山。溪山相與綠,黃鳥時關關”、“微雨洗山月,白雲生客衣”等句,寫景抒情,接近王(維),韋(應物),代表施氏詩的主要風格,與宋琬的磊落雄健的詩風不同。
當然,清初詩人以王士禎為最著名,王士禎,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今恆臺縣)人。
在順治時期中進士,官至刑部尚書,他少年時即以詩名,他論詩以神韻為宗,大抵出於嚴羽“妙悟”“興趣”之說,而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為詩的最高境界。
認為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和孟浩然的《晚泊潯陽望廬山》二詩“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可比畫家“逸品”。
他反對當時依附盛唐的詩人專學“九天閻闔”,“萬國衣冠”的“空殼子”,“大帽子”,自以為“高華”,“壯麗”,於是選錄王維以下四十二人的詩為《唐賢三昧集》,目的是為了“剔出盛唐真面目與世人看”。
同時他也反對豔麗的詩風,企圖“救之以陶韋,以幾於蘇李”,認為“欲反古者,必自五言始”。
他的《論詩絕句》也說:“風懷澄淡推韋柳,佳處多從五字求。”
由此可見,王士禎的愛好,主要是傾向王孟韋柳一派,他的詩歌正是按照他自己的主張來進行創作的。
王士禎一生大半處於清政權漸趨鞏固的時代。他早期還有少數反映社會現實、同情人民疾苦的詩篇,如《養馬行》、《春不雨》、《蠶租行》等。
當然也有一些感慨前朝往事的,如《淮安新城有感》、《秦淮雜詩》等。
這些詩措詞多隱約吞吐,已缺乏清初遺民那樣的戰鬥精神。
中年以後的作品則以歌頌朝廷威德,流連風景,詠懷古蹟,以及應酬贈答為多,雖間有諷刺或寄託,總的傾向則是脫離現實,缺乏社會內容的。
但由於他的愛好和藝術修養,他的詩歌創作還是有一定的特點和成就。
例如《青山》雲:“晨雨過青山,漠漠寒煙織。不見秣陵城,坐愛秋江色。”
《惠山下鄒流綺過訪》雲:“雨後明月來,照見山下路。人語隔溪煙,借問停舟處。”
這類小詩正如他自己所說,“皆一時佇興之言”,其妙處就是天然不可湊泊。
王(維)、裴(迪)《輞川集》中五言絕句往往有得意忘言之妙,他所努力追求的意境也就在此。
又如《碧雲寺》一首:入寺聞山雨,群峰方夕陽。流泉自成響,林壑坐生涼。竹覆春前雪,花寒劫外香。湯休何處是,空望碧雲長!
寫景俯拾即是,如在目前,神韻天然,風格接近王孟。
又如《真州絕句》雲:江鄉春事最堪憐,寒食清明欲禁菸。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吊柳屯田?
此外如《高郵雨泊》,《雨中度故關》以及傳誦一時的《秋柳》等詩,大抵以神韻風致見長。
當然,他的詩歌的藝術風格還是有發展的,特別入蜀以後,近體如《晚登夔府城樓望八陣圖》、《滾西謁少陵先生祠》,《三閭大夫廟》、《漫興》、《苻離吊穎川侯傅公》。
以及古體如《文姬歸漢圖》、《送洪叻思由大梁之武康》等,沉雄俊爽,風格接近杜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