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香港電影是特別低迷,昨年的整個香港電影裡的電影票房冠軍也不過拿下了全球90萬美金的電影票房。
周氏投資的電影更是虧得顆粒無收。
“學義那邊應該也得到訊息,估計也會去下手問問。”陳敏嬌看向杜風,“你有把握嗎?”
這是杜風的專業了,他當然心中有數。
“拿下週氏的院線,夠我們的電影放映了。而我有個辦法,讓學義主動開放院線。”
杜風感到好奇:“怎麼做?”
其實這個辦法很簡單,也就是後世用的預估排片法。現在沒有人用,不過是沒有想到,也不夠大膽。
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能最先品出蟹黃的美味。
“改變現在的影院包款制度,選拔對電影眼光有水平的人,依照對電影的評測進行排檔。”
杜風一點就通:“就算是沒有得到包款的錢,也可以適度從分成中得回來?”
陳敏嬌笑著點頭:“是的。”
“但是要讓誰來排片呢?”杜風有些擔心,“這樣做風險很大。”
“高風險,高收益。”
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賭博的道理。
“至於讓誰來。”陳敏嬌自信一笑,指了指自己,“你不如信我一年。”
一年,也夠其他的電影人在薰陶之下成長起來,擁有了對於一部電影是否好壞的預測能力。
只要一個市場裡有一方做出了更順應時代發展的改變,那麼這個市場的其他人也會被裹挾著前進。
學義極有可能被倒逼改變。
“還有。”陳敏嬌最後強調,“你不要只單單拘泥於香港市場,內地,臺灣,還有別的市場,都要在企劃裡考慮到。”
“內地?”杜風對於內地毫無瞭解,在他的想象裡,那就是一個窮而落後還封閉的地方。就連現在,內陸與香港的關口都沒有徹底開啟。
要知道,她在電影史裡學到,1978年,改革開放,而中國電影內地觀影人次,高達293億。
一個電影帝國,當然不能只在香港。它可以在香港出生,也可以讓香港成為一個標誌。但廣納整個華夏的資源,才是正道。特別是等待華夏經濟騰飛以後,這個帝國,將是助力,也會被反推。
不過那個時候,她應該都幾十歲了吧。陳敏嬌好笑地想著。明明是上輩子的二八年華,這一生到那個時候,卻已經步入中年了。
“好。”杜風說,他胸中湧起了熱血。
“這樣吧。”看見杜風這樣,陳敏嬌忍不住更加認真了些,“明天我交一份規劃給你。”
“沒問題。”
其實這個夢,太大了。大到有時候不敢說出口。就像是那些站在高考許願榜前,想著985211甚至清華北大的一般孩子,他們不是沒有過野望,只是怕自己能力不夠,撐不起夢想,還被壓了個粉碎,丟人現眼。
兩個人現在也不過是在這空無他人的房間暢想著。雖然兩人都隱隱約約把這當玩笑,但誰也不會知道的,改變電影史的帝國,將會從這個裝修寒磣的小破樓開始。
作者有話要說: 本文的所有票房資料來自電影票房和百度搜尋。但是為了劇情需要會有所改動,我會盡力做到貼切現實情況。
《我不是藥神》很好看,中國電影也在一點點成長。
注1: 為了寫文,這段時間一直在看和香港有關的書。其中《張國榮的時光》很溫柔,大家去看的話會發現esie私下模樣,敏感脆弱又堅韌,和明月星辰同光。此話來自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