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這一屆香港小姐選美大賽竟然有她——”
“史上最亂來的香港小姐選美大賽。”
“大陸女闖香港,你怎麼看?”
“十六強出爐,而她卻落敗。”
香港的花邊小報上的標題取得那叫一個奪人眼球,不知道的還以為這一屆香港小姐選美大賽是一群鬼馬神牛在參加。
在第二天,張伯給她帶回來一疊報紙,並且振振有詞地怒罵時,陳敏嬌反而不生氣,她早就預料到了這種局面。
七十年代是她記憶中的香港報紙最繁榮的時期,因而在這個世界也相差無二。誰又能想到呢?這相較大陸不過百分之一的土地,卻同時擁有了超過70家報社。
70家。陳敏嬌想著這香港半島的大小,若讓她走個來回,體力跟得上的話,怕也只是輕松的事。然而就是這在這巴掌似的香港半島裡,無數的風雲都疊起。就連報紙行業都曾經有過激烈的競爭和適合叢林法則的優勝劣汰。
後世,她去香港的時候,所見的報社已經不多了。
而此刻,以香港1977的人口總數與報紙的總發行量來看,幾乎是每三個香港人就會有購入一份港報。
這個資料算得上驚人了,特別是在文化程度相較西方世界還不夠高的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香港,人均閱報量僅僅低於日本。
這不僅要得益於英吉利殖民下的影響,更要得益於香港人民根深蒂固的八卦屬性。這不,只是一個港姐決賽名單出爐而已。陳敏嬌掃了眼桌上的報紙,歪歪扭扭,擺了一桌。估摸著也有四五十份。
從抓熱點的角度來說,香港報社的確算得上行家。
“小姐。”張伯叫她,臉上有些驚喜,“你看這份。”
陳敏嬌接過,一瞥,就見自己的招牌霸佔了近四分之一的版面。照片拍攝得不錯,膠片質感下得她顯得更具有後世所說的年代美,分明只是一次抓拍,卻讓她眼底的溫柔和自信都流瀉而出,那一低頭的瞬間,繁華四盛而開。
這幾乎是所有報紙裡拍攝她最清楚的一張照片了。陳敏嬌細細看了幾分,感嘆這皮囊真是要命的好看。
容光煥發的年齡,不敷脂粉亦如朝霞映雪。
她耐著性子把通篇的報道讀完了,又見標題是《二八年華,只看她花路稱王》
這個世界的港姐比賽最後的頒獎會有一個環節,是三甲走上鋪面了花瓣的紅毯,直達王座。
這篇文章從理智上來說,算不上太好的報道。因為太主觀了,帶著明顯的偏向性。筆者對於陳敏嬌的祝福和喜愛都流露了出來。
尚佳輝。
指尖流連在這三個字之上,陳敏嬌把這個記者的名字記在了心底。她知道他是誰了,是那個差點摔倒的瘦弱男孩。報道中有些她從未向別人提起,而只在那一會的談話中講出的東西。所以一定是他。
她說,她並非家裡唯一,上面有個哥哥,叫子豪。
陳敏嬌這樣說的用意,就是借報紙之口,讓陳子豪獲得她的訊息。如果,陳子豪還在世的話。
畢竟在這個時候的香港,每天都有不可數的人停止呼吸閉上雙眼永墜夢中。
該是如何通透且敏銳的決判力,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響到這麼多?用錄音筆整理文字時的尚佳輝在編寫這一份報道時如是想到。她果然絕非是花瓶似的人物。
不到一塊錢的小報,銷量幾千份。
這是完全出乎尚佳輝和他報社主編的意料的。《香港夜報》第一次闖出了這樣的成績。以往被放養的尚佳輝也因此得到了重用,並且被主編委以去跟港姐,特別是陳敏嬌的獨家。
畢竟在主編看來,能夠獲得這樣的成績,一方是尚佳輝的才能的確不錯,一方則是由於報道的物件太過於有熱度。
這樣的一個女孩來參加港姐選拔,且才不過十六的年歲,讓眾人都對她好奇不已。
然而全香港有一個人是對此最不好奇的。
他就是陳子豪。
當時他被張三開放出來,滿心歡喜回去找阿妹,卻聽樓下販魚的阿婆說,敏嬌已經去找他了。當他再次去見張三開,同他那些細佬理論,陳子豪才徹底知曉事情的前因後果。
怪他,是他太急也太貪心,受了工友的蠱惑,又見著了真的一夜暴富的夥伴。沒抵抗住誘惑,在工友的推薦下借了高利貸賭了幾把,輸的滿盤皆空。
在香港,賭博不止在牌桌和賭場上發生。還有奇奇怪怪的賭狗賭馬等事業。陳子豪揹著陳敏嬌去了好幾個地方,卻都不盡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