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章

二十一

導演與攝影的問題得到解決,剩下的工作人員陳敏嬌就全權交給了郭飛敬來解決。一是因為他在香港影視界求生多年, 已經有了自己的資源和人脈, 比陳敏嬌這個空有港姐名號卻毫無任何進展的女孩來說好太多了。二是陳敏嬌相信郭飛敬, 在三個人的劇本商討中, 陳敏嬌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了郭飛敬對自己影片質量的追求。

說來也是,一個在情色電影中都還要追求畫面美感和構圖直覺的人,拍起正經電影來, 又怎麼會不認真?

更何況, 陳敏嬌已經放話了, 這電影拍出來一定會上院線放映。說是院線,其實現在的香港還只是戲院制度,完全沒有達到後世影城的水平。

郭飛敬這人這輩子還沒有一部電影是真的拍出來後被放映的呢!他和梁建平, 可比陳敏嬌還熱忱。

好的導演, 搭配好的攝影, 遇上好的劇本,加上一個有潛力的好的演員。

怎麼看,郭飛敬都有信心將這部片子做好。

沒錯, 陳敏嬌打算充當這部電影的女主演。一個活潑明朗帶了點逗樂的捉鬼女孩。在她的打算裡,如果第一部反響不錯, 那麼後續將會繼續拍攝。但她不會再參演, 所以她想要王惠玲演女二號, 並且從第二部開始,如果王惠玲表現良好,那麼就讓她挑起這塊大梁。

她不可能在這個系列裡耗費太多的時間。而為了給這個系列打出名氣和製造噱頭, 第一部必須由她主演。

趁著港姐的熱度還沒散去,吸引觀眾去電影院買票。

在商討之下,陳敏嬌和郭飛敬敲定了日程安排表。

7月20日到7月28日是前期籌備,八月正式開拍,爭取在半個月之內殺青。花上十天的剪輯和沖印膠片的時間,趕著八月的尾巴和九月的開始進行放映。

其實這種速度對於習慣了後世大陸拍片的慢程序的陳敏嬌來說,完全是使她詫異和不適應的。但是入鄉隨俗,她不得不努力改變自己。

在後世,一般來說,從影視公司立項到劇本成形就需要一年的時間了,更別提籌拍和殺青,如果碰上愛紮戲的演員,那麼時間還得因為該演員而無限後延。當然,碰上大牌導演例外。

小導演完全是不敢對演員呼來喝去的,甚至可能完全被演員奪權。在後世那個只在乎資本的環境中,演員就算演技爛,只要粉絲願意買單,製片方就願意把他們捧著,而導演就必須忍著受著。

陳敏嬌在圈子混了好些年,也聽過一些傳聞。央視有次拍攝電視劇,請來的演員和一個老牌導演吵架,不和。製片方轉頭換了導演。

這不是陳敏嬌想要看到的狀況,如果想要拍出好電影,就必須適當的削弱演員的重要性。演員可以是靈魂,卻不能是主宰。

中國人愛說慢工出細活,但在英國管制下的香港卻習慣了快速的生活節奏。在陳敏嬌過去所處的世界中,八/九十年代,多的是不到一月而拍出的香港電影。

那時候香港電影界有個說法,叫七日鮮。這個名號,還是王晶的父親,王天林導演自己提出的。

在這種環境下,平均每天就有一部香港電影誕生。

這樣的産業模式有好有壞,雖然爛片疊出,但經典也存在。

比如鄭伊健的《古惑仔2之猛龍過江》,十一天拍完,搶佔春季檔期,在港拿下了2249萬的票房。哥哥參演的92版《家有喜事》,票房直達4000萬,位列香港十大賣座影片第二名,然而這一的經典,卻只花了十三天時間。警匪片《槍火》,以250萬港幣,十九天內,鬼才杜琪峰完成了這部別具一格的電影。

十多天,對於後世的許多中學生來說,只不過是閉眼睜眼吃飯睡覺打遊戲蹉跎的寒假的一半。然而黃金時代的香港影人,卻用這樣短暫的時間,在電影史中留下了燦爛的痕跡。

7月17日。

杜風剛剛和周氏院線的人纏鬥完畢,或許是看著杜風像個冤大頭,周氏那邊一開始開價極高,要價驚人。但是杜風給出了自己的殺手鐧。

陳敏嬌給了他一個很好的情報,周氏想發展電視業,而杜風這邊,剛好有門路拿下了港英政府頒發的電視臺牌照。周氏想要發展子臺建立品牌和擴大影響,卻苦於政府無人,現在杜風送上門,一來二去,雙方握手言和。

周氏旗下的十家影院全部轉讓給天嬌,其餘五家股份共享,天嬌吃大頭,周氏啃魚尾巴。由於電視牌照是用杜家的名義的拿下,杜家佔有了零星的股份,杜風意思意思讓周氏花了一港幣轉走了牌照的所有權。

接下來幾天,杜風要做的就是按照陳敏嬌給出的規劃去改變影院。找到合適的排片人,對每一部遞交上來申請放映的片子進行審核,合理規劃他們的放映時間,並且從中抽取票房提成。

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天嬌院線需要一部能夠打響名號的電影,吸引所有獨立製片人來到他們的院線投放電影。

而這部電影,必然就是陳敏嬌一手創造出的《捉鬼靚女》。

陳敏嬌坐在杜風的辦公室,就等著他進來,進門的第一話就是沖著他笑盈盈地說,拿錢。

杜風沒好氣地問她,要多少。

兩個人都心知肚明,這錢是電影的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