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嬌算得上是《捉鬼靚女》的製片人,因而也是她自己做的成本預算表。她把手裡的小表單交給杜風。
“58萬?”杜風吃驚地看著表單上的數字。
他又看向陳敏嬌,這個女孩正捧茶品茗,閑淡鎮定。聽到了他的聲音,倒是有了些表情,調侃道:“怎麼,嫌多?”
哪裡是嫌多。58萬,對於杜風來說不過是零頭未到。這分明太少。
“陳敏嬌。”杜風義正言辭地看著她,“你是不是對我有什麼誤解?”
他很有錢的,真不用這麼省的。
陳敏嬌當然讀出了他的潛臺詞,無奈地笑笑。
“想什麼呢?只是這電影也就需要這點成本而已。”
器材租賃,人員工薪,場地費用,加之雜七雜八的東西。
“我沒算自己的片酬。”陳敏嬌把茶放下,骨瓷與玻璃親吻發出脆響,“後期營銷和宣傳也暫時沒算入。”
呼。杜風鬆了口氣。
“周氏那邊怎麼樣?”陳敏嬌好奇杜風的進度。
杜風將進展交代清楚,又主動提出一件事:“我想把天嬌的股份多分你一點。”
陳敏嬌有些詫異,“為什麼?”
她和杜風的賭約都還沒有完成,這個人怎麼就急著給她送錢了。
“因為你值得。”杜風斂去了平時的嘻嘻哈哈和流裡流氣,認真地說。
他從陳敏嬌的策劃中就看出來了,這個女人,有能夠與野心相匹敵的實力。為了能夠將這樣一個人才牢牢地攥緊在手裡,適當地放出利益,是應該的。天嬌影業,不,應該說是天嬌集團。如果沒有陳敏嬌,就算他手上有再多的錢,都不可能有更好的發展。
一個點子,能夠價值千金。
杜風早就把合同準備好了,現在就等著陳敏嬌一個點頭。
原本陳敏嬌只是想給自己一個安穩,求一個亂世中的平靜。然而現在,擺在她面前的,卻是撼動亂世的未來權力。
人往往不會提前預知到自己的道路。
就像陳敏嬌,本來打算去麥當勞打小時工的她,現在,手握了40天嬌集團的股份。她和杜風,四六開。
前期的收入陳敏嬌一概不要。她只要《捉鬼靚女》上映以後的一切分成。這是她的驕傲,也是她領取自己勞動成果的權利。
股份的事情解決,杜風想起另一個問題來。
“《電影雜刊》,你覺得如何?”杜風企圖尋求陳敏嬌的意見,“我打算按照你的規劃,盡快建立一本屬於香港人民的自己的電影雜志。”
陳敏嬌思索片刻,問:“那報紙呢?不如再開個《每日港影》,提供香港電影的資訊。面向普通群眾。而《電影雜刊》則半月一期,彙雜兩岸三地的專業影視資訊。”
在港澳未回歸之前,還沒有海峽兩岸的說法。為了讓杜風理解,陳敏嬌採取了舊說法。
杜風有些不贊同:“兩岸三地,臺灣我理解,但是內地,有必要嗎?更何況,現在的內地,根本無法深入去獲得采訪資源。”
內地像是一座封閉的城,從沒有像香港和臺灣,開啟過自己的門。
“要有長遠目光。”陳敏嬌不退讓,堅持自己的想法,“遲早會開啟的。如果到時候才做準備,有可能會錯失先機。你想過嗎?內地的電影市場一旦開啟,那將是一座寶藏。”
改革開放,已經不遠了。
杜風退步,在電影方面,他的確不如陳敏嬌有想法。他是個純粹的牟利商人,而陳敏嬌卻是個在意電影行業發展的影人。
他只好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