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體育場內的走廊。
進入第二輪考評的準茶人一共三百九十三人。
所有人按照號碼隨機分成了二十個組,按照小組依次進行泡茶。
每組二十餘人所沖泡的茶,將由十五位評審共同品嘗。
品嘗茶的規則是。
兩泡茶為一道。
首重的滋味、湯色透明度。
若是在不分伯仲的情況下,則再追加第二道、第三道。
如果表現力依舊不分軒輊,評審則會要求觀察茶的葉底,考究茶的採摘與製作。
每位評審有兩票的投票權。
其中得票最多的兩人直接晉級,得到茶人資格。
三、四名則會進入複選賽,與其它所有小組的第三、第四名競爭最後二十個茶人資格。
雖然紅茶與綠茶一同混合評選,而且評審個人的口感喜好也會有偏差。
但就如同川菜與粵菜放在一起評選一樣,這便是這個世界茶人考評的一貫規則。
茶的品質固然重要,而運氣的成分亦是無法避免忽略。
同樣,許多茶品的勝出並非是因為其清飲口味極佳。
若是評審之中有拼配茶的大師覺得此茶十分適合調飲,也很可能會投其一票。
當然,所有評審評茶的過程和投票的理由也都會交由世界茶人聯合會審查,並發布到網路。
這也一樣關繫到評審的名譽與未來發展。
所以幾乎沒有評審會胡亂點評。
至於直接晉級的八十名茶人,則可以獲得競爭排名的機會。
全國茶人資格考評都只設前二十名的名次排名。
而幾乎每年的前二十名茶人和他的參賽茶品都會立即得到各地茶商甚至政府的訂單。
從而打響知名度。
同時,也只有這前二十名茶人擁有一次挑戰晉級茶人等級的機會!
所以每年考評的前二十名競爭都極為激烈!
陸雨和張源、鄭可可並沒有被分到同一小組。
互相加油之後,三人回到各自小組的隊伍中等待著按照順序進入泡茶準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