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子說:“兄弟,你是當地人,稅卡有熟人,請帶著我們吧!”
矮子說:“因為稅高,我這幾趟生意全賠,家有老母七十多歲,四個孩子張嘴要吃,確實活不下去啊!兄弟若能幫句話,就等於救了我一家七口的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您發發慈悲,讓我跟著您吧!”
鄭恩才來這地方二個多月,第一次往這方送油,連稅卡在哪都不知道,能會有什麼熟人?但他心軟,見不得可憐人,急忙雙手將二人拉起,說道:“小事一宗,磕什麼頭?跟著我就是,今天不讓你們繳稅!走吧!”
四人一起往前走,柴榮還有點不踏實。他走到鄭恩身邊低聲問道:“賢弟,你真的有熟人?”
“有啊?”
“是誰?”
“稅卡頭兒!”
“與你什麼關係?”
“我是他二姐夫,他是我小舅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你不是還沒結婚嗎?”
“定婚不管用嗎?”
“哈哈,怪不得,你對李氏無動於衷,鬧半天是怕你小舅子不依啊!”
“就是,得罪了小舅子,還如何開後門!”
鄭恩順嘴胡謅,柴榮一時也分不清假真,只能心裡嘀咕,也跟著瘦子、矮子表示高興。
稅卡設在張茅鎮外黎河橋上。
據傳說,在洪荒時代,這裡遍地荒漠,茅草叢生。到了堯舜時代,堯要讓皇上的位子給舜,舜怕自己處事不周,愧對黎民百姓,便同母親、妻子一起來到荒山腳下,墾荒造田,修身養性。舜整日不辭辛苦,赤足耕地,一天日已過午,妻不見舜歸,只得將飯菜送往田間,問舜:“天已過午,為什麼不歇息一會兒?”舜為搶時間,多開荒地,一門心思拽犁,哪聽得見妻子的呼叫。他一直向南犁去,直到犁到頭。經舜的辛勤耕耘,荒蕪的山嶺變成了塊塊良田,百姓在此繁衍生息,安居樂業。為感其德,百姓管犁過的山叫“黎山”,妻子問舜的地方叫“問村”,舜停犁拐回的地方叫“南頭”。舜稱帝后,妻子被封為皇后,人們把她隱居的地方叫“後家嶺”。舜母百年仙逝後,人們敬奉他為“黎山老母”。人們把“長茅”改為“張茅”,沿襲至今。
黎河橋就建在黎山腳下,橋兩旁有石柱二十根,上面題詞記載的就是這事:“張茅鎮,黎山橋,東距蚌,西鄰焦,連二峽,數三崤,魏韓境,豫冀交,仙話李,相傳姚,神門著,客舍標,道轉峽,水如膏。藩蘺困,銷鑰昭。”
據此記載,亦可知黎山橋為三省通商必經之道,此稅卡衙門雖小,卻是個能夠快速發財的肥差,其稅卡頭頭在官場的地位之高,在當地的勢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鄭恩頭腦簡單,遇事只憑義氣胡來,怎會想到這些?為了讓瘦子、矮子消除恐懼,聽他指揮,闖關躲稅,他仰臉胡謅,說是稅卡頭頭二姐夫。瘦子、矮子也就當真,一路上先是“大哥”,走著走著便改口“大叔”,快到稅卡時又一齊打躬作揖,叫他“大爺”。
黎河橋距“三省客店”不過七八里路,鄭恩便在瘦子、矮子口中輩升三級。他以為是人家敬重抬舉,樂呵呵地,高興得真揀了幹孫子似的。
欲知後事,請看下回:教訓小舅子。
喜歡狼食請大家收藏:()狼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