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家誰都知道一點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事情,但是隻有幾個人知道地全面點。所以大家都仔細地聽著這個老進士出身的師爺的話,就當聽一個好聽的故事。
師爺又說道:“我們的開國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小時候很苦,他原來的名字叫朱重八。朱元璋這個名字是後來才起的,所以和太祖皇帝一起長大的小夥伴長大後都依然叫他朱重八。他是家裡年紀最小的一個孩子,上面有七個哥哥,兩個姐姐。可是家裡沒有土地,靠給別人家種地為生。家裡的孩子誰也養不活,所以到了朱重八六歲的時候,家裡只有老二重二,老五重五,老小重八三個孩子了,其他的孩子不是餓死了,就是給他們的父母送人了。兩個姐姐也早就送給了別人家當童養媳。可就是這樣,朱重八家也沒有一個人吃過一頓飽飯。當時朝廷又加稅了,朱重八的父母實在活不下去了,朱重八的父親一根繩子把吊死了自己。朱重八的母親久病在床,沒有力氣下床,就一頭撞死在自己家的炕頭。朱重八一下子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依靠。三個孩子分吃了家裡唯一的財産,一十三顆帶皮的稻米,然後各自去討生活了。朱重八成為了地主家的放牛娃,不久就因為為了給小夥伴們吃牛肉,他擅自殺死了地主家的一頭牛。為了這件事,地主差點殺了他。最後朱重八被地主趕走了,他流落到皇覺寺出家當和尚。在皇覺寺出家的朱重八,也被寺裡的老和尚欺負,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吃的又是沒有一點葷腥的菜粥。不久之後這個愛多事鬧事的小沙彌朱重八離開了皇覺寺。不是因為他被人趕了出來,而是因為皇覺寺被燒了。寺院雖然可以重建,但是沒有能力養活這麼多的人,只好把一些小和尚開除,讓這些人自己去找生路。沒有了寺廟,朱重八又不是正式受了戒的和尚,所以只好一路化緣一路走。這一路上與其說化緣,不如說像乞丐一樣乞討生活。所以後來成為皇帝的他,曾經對大家說過他不但放過牛,做過苦工,更是當過和尚,要過飯。”
大家都沒有說話,繼續聽著師爺的故事。
師爺說道:“當時起義軍隊多如牛毛,其中一個叫郭子興的將領收留了朱重八。不久之後朱重八意外遇上了童年的小夥伴,他們都是活不下去只好參加起義軍的。漸漸地朱重八的軍事指揮才能被發覺,再加上好多小時候的夥伴在一邊幫助朱重八。不久之後郭子興就看中了這個沒有背景的小夥子朱重八。為了招攬朱重八,郭子興不但認了朱重八這個幹兒子,而且幫朱重八改名為朱元璋。當時郭子興有一個好友之女叫馬秀英,她就是後來的馬皇後。馬秀英之所以會看上朱元璋,原因很簡單,朱元璋不但會打戰,而且是一個講情義重義氣的真男人。在馬秀英的幫助下,朱元璋一次又一次躲過了郭子興兒子等人的迫害。但是後來還是被設計下了義軍大牢,為了救活朱元璋,馬秀英用親情感動了郭子興,允許她見一面朱元璋。馬秀英知道郭子興的兒子準備餓死朱元璋,好幾天不給朱元璋吃東西了。她就將連夜自己暗中做烙餅,烙好的煎餅放在自己的懷裡,躲過搜查給了朱元璋吃。當朱元璋看見這微熱的煎餅,還有被燙傷了的馬秀英,朱元璋發誓一輩子對馬秀英好。在馬秀英的幫助下,朱元璋再一次堅持了下來。後來在兄弟們的幫助和擔保下,朱元璋離開了大牢去前線殺敵。為了讓郭子興對自己放心,朱元璋不但將自己的新婚妻子馬秀英當做人質留下了,更是隻要求和自己最好的十七個兄弟,加上自己一共才十八個人一起去開闢新的根據地。不久之後由於得到名士李善長的幫助,朱元璋的軍隊紀律又嚴明,所以軍隊迅速壯大。這時候的朱元璋已經不再是以前的朱重八,在起義軍中地位相當穩固。馬秀英不但為朱元璋生了孩子,這就是後來的太子朱標,而且也回到了朱元璋的身邊。郭子興因為嫉賢妒能,威信又不夠,弄得眾叛親離,所以郭家軍將要樹倒猢猻散。朱元璋聽從李善長和老婆馬秀英的建議,主動出擊將所有的原郭家軍收編到自己手下。從此朱元璋有了自己的軍隊和根據地。不久之後朱元璋又得到大將徐達和常遇春等,又請出了軍師劉基劉伯溫。大明的基礎建立了,漸漸統一了大好山河。每次朱元璋想安逸,想享受的時候,馬秀英皇後總是哼起花鼓戲,或者是用嗩吶吹起鳳陽調。一聽見家鄉的東西,朱元璋馬上想起上吊自殺的父親,撞死在自己炕頭的母親。想起了自己苦難的童年,艱苦的青年。逼得朱元璋不得不奮發圖強。”
師爺望了大家一眼後,繼續說了下去。他說道:“自從朱元璋當上了太祖洪武皇帝之後,不但大封自己的兄弟和戰友,而且對自己的家人也開始了大力獎賞。馬皇後絕對強勢地掌管著後|宮,她的地位無人能夠比擬和撼動。作為皇帝的老家,雖然朱元璋不想回這個令他傷心的鳳陽,但是自己的父母埋在鳳陽。朱元璋在自己的家鄉建立了祖陵,大封自己的父親、爺爺、太爺爺為皇帝,自己家的窮親戚都成為了皇親國戚。可惜不久之後馬皇後死了,朱元璋身邊少了一個制約他的人。多疑又小氣的朱元璋,越來越不相信自己的小兄弟們。一個個為建立大明江山出力的大功臣,成為了朱元璋的一個個目標。許多原來的老兄弟不但自己不得善終,就連自己的後人也差不多都死光了。只有幾個留守鳳陽的家人,躲過了災難。”
一些不知道真相的官兵,露出了驚訝的神情,沒想到這個老祖宗這麼狠。
師爺又說道:“如今的鳳陽有三多,第一,隸屬於皇親國戚行列的破落戶多。在鳳陽多的是一些只有名頭,沒有地位和財富的窮親戚。這些人在地方上橫行霸道,說起來就是皇帝的本家或者親戚。他們想享受但是沒錢沒地位,所以只好在當地胡作非為。仗著自己是皇帝家的人,就算犯法也不用殺頭的特例,做一些令人發指的事情。當地官府的人想管也管不了,因為這些人的處決權在皇室,地方官員不得擅自拘押或者審判這些人。第二,倒了黴的功臣子弟後代多。那些倒了黴的功臣後代,見皇室已經遺忘他們祖先的事情,也漸漸膽子大了起來,不但開始暗中兼併土地,更是公開勾結官府,欺壓當地的老百姓。他們覺得這個天下事他們祖先幫著朱元璋帶下來的,他們再怎麼過分都是應該的。這些人暗中聯手,就連皇室和地方官府也不敢輕易處理他們。第三,倒了臺的老太監多。太監是這裡的另外一道風景線,雖然說落架的鳳凰不如雞,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些原來風光過得太監,大多數都是犯了事的太監。他們被遣送到這裡為太祖皇帝的父親守陵,本來已經夠倒黴了。可是架不住他們錢多,這些沒有了子孫根的太監,一生之中最喜歡的就是撈錢。這錢不但能買吃的喝的,更能買出路和後路。這些本來應該被殺頭或者發配到更苦的地方去的太監,用金錢開出一條血路,留在這裡不但為了活下去,更是希望將來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歷代皇帝登基之後,都會對太監們有一次大的動作。洪武皇帝朱元璋的時候,為了確保太子朱標的地位,馬皇後建議朱元璋對皇宮裡的太監進行一次清洗。將一些年老的,做事不安心的趕出了皇宮。馬皇後死後,不久太子朱標也死了。這對皇帝朱元璋打擊很大,更多的太監勾結外臣和藩王,企圖趕朱元璋下臺。朱元璋再一次亮起了屠刀,一下子殺了近一半的太監。並將剩下的太監中一部分人關進了這鳳陽祖陵。朱元璋的孫子建文帝登基後,建文帝聽從老師黃子澄的話,對皇宮裡的太監又一次清理。將一些暗中和各地藩王有聯系的太監殺的殺,關的關。又一批太監去了鳳陽。建文帝的四叔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為了反對侄子建文帝,聯合幾個兄弟一起造反成功,不但逼走了建文帝,而且成為了明成祖。當他做了皇帝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清理太監。將一些忠於太祖皇帝和建文帝的太監,有一次清除了。雖然殺了不少,但是又是一批太監去了祖陵。至此之後每一個皇帝都會將一批一批的失勢太監送到祖陵。鳳陽城裡的太監越來越多,就有了一個‘太監窩’的稱呼。這些太監的錢雖然多,但是這些太監不是隻花錢的主,他們花錢是為了賺更多的錢。太監不會有自己的後代,當然把金錢看得比任何都重要,甚至於為了錢敢做任何的事情。”
明朝的太監最為奇怪,其他朝代的太監就算再威風,也沒有明朝的太監威風。本來太監就是伺候一些有地位的皇族的下人,在古代叫“閹人”。為什麼叫“閹人”呢?因為他們已經失去起了做男人的權利。原來王室後院只有大王一個男人,其他的都是女人。因為為了不淫|亂後|宮,所以男人不能進後|宮。唯一例外的就是大王本人,除了他以外任何男人都不允許在這裡過夜。但是女人多了,後|宮的事情也並沒有完全平靜。女人愛吃醋,又愛斤斤計較,總是為這些小事,引起後|宮爭風吃醋流血事件。直到一個天生是殘疾沒有生育能力的的男人,被人誤會為女人送進後|宮。大王發現這個不會長鬍子的男人,不但力氣比女人大,而且不會像女人一樣使小性子,對主人有特別的忠心。這個大王就又找來了幾個這樣的男人,發現這種男人不但溫順,而且不會淫|亂後|宮,也可以改善後|宮清一色的女人狀態。可惜數量不多,後來發現透過閹割一些正常男人的子孫根後,效果也和那些天閹的男人一樣。大王就將一些犯了重罪準備殺頭的犯人中選一些看得過去的男性閹割,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成為了伺候主人的“閹人”。歷史上第一個弄權的“閹人”就是秦始皇身邊的太監趙高,他在秦始皇死後,假傳聖旨立秦始皇的二兒子胡亥為皇帝。後來有名的成語“指鹿為馬”,說的主角就是他。到了唐朝,“閹人”才改名為內侍、宦官,一些上品級的才允許叫太監。這時候因為唐朝特有的文化和觀念,太監才有了人一樣的尊嚴。可太監還是伺候人的奴才,還是被一些人看不起,特別是文人和官員。直到明朝的時候,多疑的皇帝朱元璋不相信他的官員,暗中派自己的太監和私下組織的人監視官員。這些刺探官員隱私,暗中監視朝廷內外的人就是後來赫赫有名錦衣衛和東廠。從此太監的身份一下子提到了和官員一樣高的地位,甚至於在一定場合和地方太監的地位還要高過文武大臣。一些手中掌握重兵的將領,他們身邊一定有監軍太監隨行。他們代皇帝監視將領,必要時直接接管將領的兵權。地方官員身邊不但有暗探錦衣衛,更有鎮守太監明著監督著官員。反正任何一級衙門的一把手,身邊都有一個地位相當的太監監督著這個一把手。這些不能人道的太監,一下子抖了起來,不但不再低三下四,而且成為了人上人。到了明中後期,官員們不但不敢再和太監鬧意見,而且更以能拜掌權的太監為幹爹為榮。一些有權有勢的太監,不但有不少忠於他的太監幹兒子,更有不少當大官的幹兒子和幹弟弟。這就是明朝太監的怪形象,內行人已經對此司空見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