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來到鳳陽的時候,雖然是隱秘行動,但是化裝成皮影戲戲班,人也是不少的。可現在離開的時候,雖然依然是悄然離去,但是隻剩下了原來最初的五個人。領隊大少爺依然由展小小假扮,理由是她夠白夠氣派;真正的指揮官秦泰因為種種原因依然是一副學徒打扮,對外身份是商隊打雜的兼大少爺的跟班;老酒鬼師爺依然是醉醺醺的樣子,似醉非醉,似醒非醒,對外身份是這支小型商隊的文案兼賬房先生;小靈子長得機靈,是對外聯絡的人才,由他在前面開路兼聯系食宿問題;五大三粗的“馬三刀”身上擔著所有的行李,兼任保鏢和腳力。他們一行人又像做生意的,又像來遊玩的。
剩下他們五個人,不是因為戰鬥原因減員,而是秦泰將其他人趕走了。趕走的人都是現任江南總督的胡宗憲胡大人派來保護他們的衛士。這些見過真正死亡,從戰場上活下來的戰士們,並不是膽小怕死的普通大明士兵。他們自從來到秦泰身邊後,就跟隨秦泰他們出生入死,沒有一點怨言和退縮。平時任勞任怨不說,而且堅決地執行秦泰等人所有的合理或者不合理的決定。讓他們假扮戲班小雜役就假扮,讓他們低三下四地伺候觀眾就伺候觀眾。特別是隊長李立,他也是一個堂堂正正,名正言順的大明現役軍官,更曾經是胡宗憲大人的親兵。可他不但和大家一起毫無怨言地幹活,而且是帶頭做。私下做手下一些士兵的思想工作,盡力配合秦泰他們工作。就連秦泰他們也覺得這些士兵不一樣,特別是李立是一個絕對的好官好領導。
可就是這個李立,把秦泰他們一步一步又一步地引向了陷阱之中。秦泰一行人差一點被李立帶進一個無法自拔的地步。秦泰雖然為人寬厚,可是絕對是一個公私分明的人。他生平最不能容忍兩件事,第一件事情是公私不分,利用職權貪贓枉法的國家蛀蟲;第二件事情是背叛朋友,把朋友出賣的人。正因為這兩點,秦泰無法容忍李立他們繼續留在自己身邊。秦泰在第一時間驅散了李立,要他帶著他的人回去不要再跟著秦泰了。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的長官胡忠憲,這個李立是在執行胡宗憲的命令。
胡忠憲在整個大明嘉靖皇朝中屬於傳奇性的人物之一。他曾經師從大明第一奸臣嘉靖朝首輔嚴嵩,嚴嵩是大明唯一一個掌握朝局近二十年的首輔。他和他的兒子嚴世蕃已經成為了大明國最大的國家蛀蟲。據說他們是任人唯親,任何一個職務都有一定的價格,任由不認識的人像商品一樣自由賣賣官職。哪一個官員不孝敬他們,就是他們的敵人,他們就會把這些人驅除出關鍵的職務,成為一些清水衙門的可有可無的官員。這種情況在現在有一種很形象的說法叫“靠邊站”。
胡忠憲一生之中二十八歲是一個分水嶺,他在二十八歲的時候終於考中了進士,可以出仕為官了。而他真正的發跡在於他三十五歲的時候,坐了近八年的“冷板凳”官員。還是一個小小的從七品閑職的他,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他將安|徽家鄉不多的田産都賣了,用這些錢打通關節,加上他是一個有點本事的頭腦,終於和嚴嵩搭上了線。不久之後他出任浙|江巡按一職,從此風生水起起來了。
巡按不是巡撫,雖然只相差一個字,其實實際權利有天壤之別。朝廷設立巡撫,是代表朝廷守牧一方,也就是管理一方軍民的封疆大吏。他對治下的軍民有生殺予奪的權利,他有皇帝欽賜的王命旗牌可以對治下的官員有先斬後奏的權利。當然只能斬殺有罪的七品以下包括七品的官員,七品以上的官員就算有罪也只能就地革職,不能隨便斬殺。這是朝廷怕巡撫手上的權利太大,才後加上的條例。而相對於巡撫的威風八面,巡按就看上去就不怎麼樣了。巡按屬于都察院下屬的在地方的獨立衙門,設立的目的就是在地方起到監督地方的作用。相當於現在的紀委監察局或者是部門的紀檢組,但實際權力沒有想象的這麼大。巡按只有監督和調查地方官員的權利,沒有抓捕和審訊、關押等權利。但是巡按有權利直接上達聖聽,他的奏章連內閣都沒有權利拆看,只有皇帝可以看。在嘉靖朝的特殊時期,嘉靖皇帝不太管朝政,所有隻能皇帝看得奏章交給手下的太監司禮監拆閱。除了一些重要的向嘉靖皇帝彙報之外,其他的都由司禮監的掌印太監處理。這樣一來加大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呂芳的權利,使呂芳成為名副其實的“內相”。
當胡宗憲當浙|江巡按的時候,他還不是首輔嚴嵩正式的弟子,最多隻能算是嚴嵩一個門下的小奴才而已。可是胡宗憲在不到一年的任期裡,利用他特有的手段,在浙江為嚴嵩排除異己,也為朝廷除去了幾個毒瘤。這樣一來胡宗憲不但得到了嚴嵩的賞識,而且也給嘉靖皇帝留下好的影響。正好當時浙|江巡撫、布政使、按察使三大頭一起倒臺或者調動,經過內閣提議,司禮監根據嘉靖皇帝的默許,升任胡宗憲成為浙|江按察使。巡按使是正七品官員,按察使是從四品官員,這種升任不可謂不快。按照朝廷的制度,從四品以上的官員屬於國家省級官員,稱得上中層幹部了。
胡宗憲的官運不止如此,新任的浙|江布政使因為嫖|妓,在妓|女身上“馬上風”死了。為了官員的面子,也為了浙|江官員的集體利益,對外宣稱布政使因為操勞過度因公殉職了。胡宗憲莫名其妙地成為了新任的浙|江布政使,同時兼任他的本職按察使。按察使有點像現在的公檢法,屬於管理司法的部門。布政使管的事民政,有點像現在的省政府。當時胡宗憲一手管司法,一手管民政,可以說基本掌握了浙|江的地方事務。不久之後完全架空當時地浙|江巡撫,成為浙|江的實際掌控人。
知道胡宗憲的本事後,嚴嵩加大了對胡宗憲的關照。不但正式收胡宗憲為入室弟子,而且把胡宗憲當做手下一員大將使用。胡宗憲剛好需要朝中大佬的支援,所以在這種你情我願的情況下,他成為了嚴黨中的地方骨幹。不久他出任浙|江巡撫的命令下達了,胡宗憲成為了浙|江真正的控制人。幾年之間胡宗憲利用自己能力和嚴嵩的勢力,很快鞏固了自己的地盤,並將勢力範圍延伸到了南直隸。三年前他正式出任浙直總督,一年半之前兼管江|西、安|徽兩省的軍政事務。
坐上了總督位子的胡宗憲,好像開始不太事事依從嚴嵩和嚴世蕃,他需要有自己的勢力和人馬。為了緩和嚴黨和清流之間矛盾,胡宗憲在自己的地盤故意將矛盾邊緣化。他和徐階的關系也有點曖昧,似乎在達成一些秘密的合作一樣。其實胡宗憲知道,他過於依從嚴嵩,將斷送他的前途,沒有自己的勢力隨時有被別人取代的可能。而徐階也不會真正的相信自己,他和徐階之間只不過是相互利用而已。只有利用朝中雙方之間的矛盾,才能使自己在地方壯大起來。
透過種種關系,胡宗憲隱隱約約知道了一個秘密。朝廷為了加大對江南的控制,徹底地消除倭寇隱患,決定設立一個前敵指揮部。出任這個職務的官員不但可以加掛正二品的兵部尚書銜,而且可以實際全權管理前線戰事。在大明時期,真正的軍權在一群太監手上,他們代皇帝真正意義上控制著軍隊。這是因為歷代皇帝不相信帶兵的將軍,只要將軍一有異心,監軍的太監就有權利就地解除帶兵的將領所有職務。這樣一來出現了一個奇怪的局面,會打仗的手上沒有權力,手上有兵權的是不會打仗的文人,軍隊的實際財政和指揮權的是一個個貪生怕死、唯利是圖的太監。而這次為了決戰順利,嘉靖皇帝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把實權交給前線可以信賴的官員。這種機遇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胡忠憲早就眼紅了,他一定要把這個機會抓住。
嚴嵩不知道出於什麼考慮,竟然主動向嘉靖皇帝提出一個提議。為了更好地服務前線,解決好前線的後勤和管理,嚴嵩提議將江南的江|西、安|徽、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等省集中起來,設立一個江南總督,這一職務由這個前敵總指揮兼任。這樣一來誰當這個江南總督,就是實際控制的江南草頭王。胡宗憲決定無論如何一定要得到這一職務,這樣一來他的勢力和地盤都有了。就算將來嘉靖皇帝要對付他,要將他拿下或者換走也要再三顧忌一下。至於倭寇其實已經不重要了,手下有戚繼光和俞大猷等名將在,打敗倭寇是遲早的事情。
可是胡宗憲也有一個弱點,就是和內宮的司禮監關系並不是太好。當初他當浙|江巡按的時候,就親自拿下了一個貪汙的小太監。雖然這個小太監不足輕重,但是胡宗憲也因此也得罪了太監這個組織。後來因為有嚴嵩和嘉靖皇帝的重視,太監們不敢隨便得罪胡宗憲。胡宗憲也沒有徹底把表面上的一層撕破,每年該孝敬的照樣孝敬,該給地方鎮守的太監的好處照樣給。可是當胡宗憲想當這個江南總督的時候,包括司禮監掌印太監呂芳在內的幾乎所有的太監都表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