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綸的飛鴿來的還算及時,帶來了秦泰最想知道的訊息。秦泰的擔心真的出現了,對方真的想把譚綸往最壞的處境趕。按照朝廷原來的意思,福|建的救濟糧由朝廷透過漕運供應,浙|江的救濟糧由南直隸、江|蘇、安|徽等附近幾個省提供。朝廷同時下大了一個明令,免去浙|江、福|建兩省三年的所有稅收,五年內稅收減半。在浙|江各地還有一些店鋪高價出售一些糧食,但是在福|建幾乎看不見一粒糧食。譚綸派人秘密去收購高價糧食,沒想到福|建買不到,浙|江的糧店不願意賣。譚綸透過各種渠道得知,原來福|建的糧食都在上個月被一些人高價收購走了。浙|江的糧店受到上面的意思,糧食可以賣給本地人,但是不能流到外省去。幾乎所有的糧店外面都有暗探或者衙門的人化裝監視著,譚綸的人根本買不到糧食。而去安|徽、江|西、江|蘇、南直隸等地買米的,也不是很順利。當地的官府明著暗著阻攔譚綸,官方購買他們就說需要供應浙|江災民,不能首先供應福|建。
要是私下購買的話,他們的糧商不賣糧食不說,而且通告官府,官府以“破壞國策、企圖囤積”為理由抓捕譚綸的手下。看來對方多方聯手,準備不給譚綸留下任何活路。譚綸去京城的求救信雖然沒有迴音,但是秦泰也不看好。就算高拱後悔了,願意救這個弟子,他上面還有內閣首輔徐階。徐階絕對不會給高拱和譚綸一個翻身的機會,再說了戶部名下的糧倉還有糧食嗎?要是有的話,這些糧食能拿出來見人嗎?要是糧倉裡的糧食沒問題的話,他們又何必來這麼一手呢?可見京城的糧倉不但沒有糧食了,而且可能連“如米”都沒有了。
多年來糧倉的秘密,江南嚴峻的局面,再加上有心人的利用,這一次的所有問題幾乎都壓在了譚綸的身上。譚綸可能一時之間不能完全明白來龍去脈,但是嚴峻的形勢已經擺在了他面前。糧食是絕對不能再運往災區,更不能當著大家的面開啟糧食,不然的話從朝廷到地方,各級衙門的長官和從屬不知道有多少人將會人頭不保。要是這些人堆在一起的話,絕對不比一座高山小多少。這些人一旦定罪的話,可以說是真正的血流成河了。但是要是不公開的話,譚綸怎麼向災民交代呢?怎麼向朝廷回複呢?怎麼完成皇帝交代的任務呢?一旦譚綸交不出糧食的話,不用等譚綸回京請罪,福|建的老百姓就會把譚綸給活活吃了。就算老百姓不動手,當地的官員和那些看好戲的王爺們會放過譚綸嗎?到時候譚綸的生死是一件小事,局面有誰來控制呢?
閩浙一帶多年來受到倭寇的滋擾,老百姓的情緒早就已經不穩定了。如今雖然倭寇已經趕走了,但是危機並沒有過去。朝廷的軍隊就要有一半以上離開,老百姓的生活只有靠朝廷和他們自己了。一旦老百姓知道真相的話,就會不再相信朝廷,就會揭竿起義。到時候閩浙局勢不穩,老百姓會組成起義軍對和官方的軍隊對抗。閩浙地區的老百姓能在倭寇手下活命,敢和倭寇拼命,可見他們的戰鬥力也不弱,這些憤怒的災民聚集在一起,可是什麼事情都敢做的。俞大猷的軍隊將要離開,剩下的戚繼光部也會分散撤離,朝廷不相信俞大猷和戚繼光,當然也不允許他們擁兵自重。這樣一來正規軍不能控制局面,閩浙地區就會被起義軍佔領或者控制起來。
最危險的就是南直隸和江|蘇,兩江三省是朝廷最重要的稅收來源。一旦戰亂波及到了這些地方的話,不但朝廷的稅收沒有了,而且會影響到國家的根本。這樣的後果不要說是譚綸了,就是高拱也承擔不起,就連隆慶皇帝本人也不能承受得了。
秦泰曾經比較婉轉的提醒過譚綸,問題的關鍵在於幾個不安分的藩王。其實這些藩王才是所有事情的起因和幕後主使者,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當今皇帝,也就是剛上臺不久的隆慶皇帝。隆慶皇帝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兒子,也算是皇室正統,但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卻不是皇室正統。當年正德皇帝朱厚照早亡,沒有留下後系子孫,也沒有親兄弟繼承大位。所以只好在近支的堂兄弟裡挑一個繼承,這個人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朱厚熜了。
在當初立誰當皇帝繼承人的時候,大家意見不統一,有的人說要“立賢”,也就是哪個王爺名聲好就可以當皇帝。有的人堅持要“立長”,也就是要讓輩分高的皇室成員出任皇帝繼承人。有的人要立正德皇帝的長輩當繼承人,也有人堅持要立比正德皇帝朱厚照晚一輩的人當皇帝繼承人。
最後正德皇帝朱厚照的生母張太後決定兼顧大家所有人的意見,在皇室近支之中,找一個名聲比較好的,和正德皇帝朱厚照關系比較近的,輩分最好和正德皇帝朱厚照差不多的,年紀又不能太大的孩子當繼承人。這就是現在這個皇帝隆慶皇帝的父親嘉靖皇帝朱厚熜了。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登基,還有長期執政,給了本來沒有多少信心的藩王們一個機會。這些“一字並肩王”都想頭戴白帽成為“千古一帝”,把自己的“千歲”稱號變成“萬歲”。
自從嘉靖皇帝朱厚熜死後,許多的藩王都對登基的隆慶皇帝不滿意。理由很多,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第一,隆慶皇帝為人太軟弱。據說他連自己的老婆都管不住,經常聽小老婆的話才能辦成事情。所謂的老婆不是指陳皇後,而是指當今太子的生母李貴妃。據說李貴妃出生不好,但是為人相當的堅韌,大有女中大丈夫的氣勢。李貴妃多次幫助隆慶皇帝處理國軍大事,給當時還是裕王的丈夫出謀劃策。隆慶皇帝幾乎對這個李貴妃言聽計從,從此有了一個“怕老婆”的不好聽名聲。第二,隆慶皇帝幼年受到刺激,心裡有點變態,喜歡做一些怪事。作為一個皇帝,這些舉動大大的影響了皇家的臉面。第三,隆慶皇帝當年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爭取繼承人的位子,不惜使用不光彩的手段生孩子。雖然孩子生下來了,但是隆慶皇帝的身子也垮了。嘉靖皇帝朱厚熜曾經諷刺過自己的兒子裕王,說這個兒子的身體還不如他這個老父親。這樣的一個皇帝能長期控制朝局嗎?能保持十幾二十年的江山穩固嗎?第四,隆慶皇帝太沒有霸氣,在外受制於內閣首輔徐階和高拱,對內管不住李貴妃和太監們。這樣的皇帝已經成為了一個擺設,已經不是一個真正的皇帝。為此藩王們暗中相互聯系,企圖找一個機會逼隆慶皇帝下臺。而這個危機就是他們的機會,不,應該說是他們創造出來的機會。目的就是把一切問題歸罪於隆慶皇帝,隆慶皇帝不但自己不是一個好皇帝,而且連手下也管不住,不是貪官汙吏就是一些庸才。
秦泰對於這些王爺們的大膽,感到一種莫名的無奈。難道這些王爺們不為老百姓考慮嗎?難道不怕因此真的毀了大明江山嗎?難道不怕因此危及到他們自己的人身安全嗎?難道他們推翻隆慶皇帝之後,他們就能平心靜氣的推選出一個新皇帝嗎?這些王爺說好聽點是在為自己和子孫謀求最大的利益,說難聽點就是在敗家,在破壞他們先祖千辛萬苦打下來的江山的根基。一旦這件事情發生的話,後果會是怎麼樣呢?譚綸一定會死,就算譚綸不自殺也會被老百姓打死,就算老百姓不動手,朝廷或者王爺們也不會放過譚綸。譚綸出事的話,高拱就算不死也會被趕出權力核心。徐階作為內閣首輔,百官之首當然也要引咎辭職,當然也可以擁立某一個王爺成為皇帝,他再以從龍之臣出任下一任的內閣首輔。隆慶皇帝將會趕下臺,好的話給一個虛銜,壞的話直接一抹到底,反正不會再有出頭的機會了。隆慶皇帝一下臺,李貴妃完了,太子也就不再是太子了。下一任的皇帝不管是誰,首先要面對一大群氣勢洶洶的王爺本家,還要面對群情激奮的閩浙老百姓。派兵鎮壓也好,安撫也好,朝廷將會元氣大傷。這些年來的貪汙、倭寇作亂,再加上這次事件,朝廷將會花光所有的錢,再也經歷不起任何的風波。到時候的朝廷猶如垂垂老矣的老漢,一場小病就能要了老命。王爺們敢賭,隆慶皇帝也敢賭,徐階、高拱等人也在賭,但是老百姓不能賭,秦泰更不敢賭。所以秦泰要幫著譚綸挽回局面,也就是在就譚綸的命,隆慶皇帝的皇位,閩浙老百姓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