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章 流民之災

李文柏看到楊彥的模樣,有奇怪。

李文柏守孝期間不好喝酒,但見著楊彥一直抓著酒壺,悶悶不樂,便問道:“楊兄,有什麼煩心事?怎麼愁眉不展?”

楊彥將酒盞放了下來,滿臉憂慮道:“李兄有所不知,如今樂平縣外來了三百多流民。我父親正在為流民的事情煩惱!”

楊彥的話讓李文柏心中一震,連忙問道:“哪裡來的流民?”

“是其他地方造了水災,有三百多流民到了樂平縣。我父親不忍心驅趕他們,便搭了簡陋的窩棚,暫時施粥穩定這些流民。”

李文柏點點頭,昨天他注意到那些乞丐,他就懷疑是流民了,後來再打聽了下也知道是什麼原因了,這是流民的事和他沒什麼關系,他也就沒有放在心上了。

楊彥說到這裡,頓了頓後嘆了口氣:“但是這些流民太多,而我樂平縣窮困,府庫的存糧只夠幾日。而大戶人家都不願意賣糧食,反而給給縣城裡的糧鋪都漲價了,現在還好,如果再長些,流民的事不解決,流民會變成亂名,咱們縣城的糧價更會長高,到時候也會生出不可必要的動亂。”

李文柏面色嚴肅點了點頭,古代資訊不發達,百姓們不可能及時知道外面的情況,只是看到有流民,糧食價格大漲,他們還真可能會對縣城安寧造成很大的影響。

楊彥越說越煩悶,他心中也擔心這些流民變成亂民後,自己的父親會不會被安一個處置不當的罪名,到時候,丟官是小,如果還因此問罪入獄……

李文柏的臉色也陰沉之極,正如楊彥所說,一旦流民變成殺燒劫掠的亂民和暴民。那樂平縣可就不是安生地了,他好不容易搭上楊縣令,換個地方,很多線又得重新搭。

李文柏原本不去想,但是現在他不得不多想一些,一會兒後,他緩緩說道:

“楊兄,流民不事生産,就算購買到足夠的糧食。終有一天也會吃完。到時候就沒有地方買糧食了。而且這樣做,也會讓流民産生依賴心,就會養出懶人。”

李文柏的話讓楊彥一驚,他可沒有想到這些問題。

看著李文柏,說道:“李兄,你想到這些,可是有什麼辦法解決此事?”

李文柏沉吟說道:“我們製造酸梅湯,需要一些人,可以從流民中招募一些老幼婦孺來做工。這熬製酸梅湯需要耐心,並不是重體力活,正好可以讓這些婦孺來做。我們也可以趁機擴大規模,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楊彥仔細一想,確實是個道理,鄭重點頭:“好,這個方法好。”

李文柏繼續說道:“流民大多是老幼婦孺。我們樂平縣窮困,那些青壯為了活命,一定是逃的更遠,到來的青壯應該不多。這些老人和孩子有了著落,那些青壯就安心了一些,也不會因此而鬧事,所以除了我們,到時候縣尊安排一些活計就可以安撫住他們!”

“賢弟的主意太好了!”楊彥眼睛一亮,想著李文柏這麼快就想到了法子,他滿臉期待地問:“李兄,那你對大戶不賣糧,可有什麼好法子?父親找他們做工,也總是需要糧食的……”

李文柏既然想說,那也就沒什麼隱瞞的,他想了很多歷史上賑災的一些事,然後說道:“楊兄,這件事情好解決!”

楊彥聽到李文柏的話,頓時一喜,急不可耐的說道:“真的?”

“自然是真的?我不僅不用買,還會讓他們捐出糧食來。”李文柏輕輕笑道。

“捐出糧食?這不可能?我父親以縣尊的身份買糧食都買不來,讓他們捐就更不可能了。”楊彥馬上就搖了搖頭,覺得李文柏的這個方法簡直是妄想。

李文柏卻是淡然自若,笑道:“楊兄,這些大戶人家都是本地人。現在他們都有錢有田,想要的無非是名聲。我們可以用名聲來壓他們捐出糧食!”

“名聲?”楊彥疑惑起來,看著似笑非笑的李文柏,他猛的一拍巴掌道:“對,這些人不缺錢糧,一定希望獲得好名聲,尤其是在鄉裡中的好名聲。有了好名聲,他們的子弟在科舉的時候,可以獲得好評。”

李文柏笑著點頭道:“嗯,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每一個人心中都想要光宗耀祖。我們就用功德碑來實現他們的這個想法,凡是捐獻糧食的人,都記載功德簿上,記載縣志,然後立碑在鎮子上,讓鄉裡都知曉,流傳千古。除了這個外,捐獻糧食最多的人,可以為他立一個仁義的牌坊,縣太爺親自為他們宗族書寫祠堂的匾額!看如何?”

楊彥越聽越震驚,越聽越歡喜,越想越覺得行得通,連忙道:“好主意,這就回去和家父商量一下!”

李文柏微微點頭,這法子在現代真是一點都不新鮮了,但是在古代應該還是頭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