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2章 赴任

王敦茹似乎也不太介意那日發生的事情, 親切地接待了李文柏這個便宜學生, 並再三囑托出門在外, 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求助他這個座師。

順便藉著王敦茹向雍和帝表明了心跡之後, 李文柏又拿著王行之的名帖登門拜訪了孫顯午。

這次就正式了許多, 沒有師生名分,二人也不想硬尬什麼友誼,就只是普普通通的新任下屬拜訪上司, 拿得還是老師王行之的名帖, 孫顯午和李文柏彼此都心知肚明,如果不是大齊官場慣例, 新晉進士出身的官員要上門拜訪吏部尚書,恐怕直到李文柏離京兩人也不會有太多交集。

不久前在雍和帝面前的那件事, 已經讓兩人的關系降到谷底, 在李文柏已經成了王敦茹的“門生”之後,孫顯午也收起了想要緩和關系的心思——已經沒有那個必要了。

在孫顯午之後,李文柏又拜訪了趙成義,順便對眼紅的趙旭之激將了一番, 效果不錯,而後再是諸位同科, 除了在孔正那裡不出意外地碰了釘子之外, 大家的態度都還算得上友好。

裡裡外外拜訪過一輪,確認沒有任何遺漏之後,李文柏才踏進了半山書院的大門,向他真正的老師辭行。

入冬前正是六部最為忙碌的時候, 顧文忙的是腳不沾地,一天到頭見不到人影,王行之卻是一如既往地清閑,似乎除了醉心學術教書育人外根本無事可做。

然而事實也的確如此,雖然雍和帝給自家兒子提前三年把這位老師給定了下來,但王行之的屁股依然端坐在國子監祭酒的位子上,至少目前為止半點挪動的跡象都沒有。

也正是如此,李文柏才沒能發覺多少異常。

“老師。”李文柏恭恭敬敬地給王行之行禮,一如三個月前剛剛拜師時一樣。

天氣越來越寒冷,京城中的大戶人家早已用上了地暖,王行之的書房卻依舊寒風肆掠,加上院中常青的樹木,若不是書房的主人頸間披上了厚重的襖子,恍然間或許會讓人以為還在初秋。

學生前來辭行,王行之卻依然專注於書本之間沒有什麼動靜,只淡淡地應了一句:“來了。”

“是的,老師,學生明日就要啟程,特來向老師辭行。”李文柏站在門邊,沒敢和往常一樣進屋就找地方落座,和之前相比有些凝滯的氣氛讓他不敢妄動。

王行之的表情還是淡淡地:“此去交合,可有什麼打算?”

李文柏老老實實回答:“學生打算先著手準備入冬之事,開倉放糧,救濟災民。”

“交合氣候幹燥,收成向來不好,平倉中儲備糧食常年不足一半,你能放多少?”王行之面無表情,“今年西州並無大的災害,朝廷不會允許僅僅一個冬天,就將整個平倉放空。”

“學生知道。”李文柏胸有成竹,“學生已經傳信廣陵,命管事於周邊採購糧食運往交合,想必月內便會到達。”

王行之卻並沒有多少喜色:“心是好的,但用私財賑濟百姓,卻是犯了大忌。”

“學生萬不敢讓老師擔心。”李文柏對答如流,“廣陵買糧之事,學生已上奏陛下,以朝廷賑濟糧的名義發放給吃不飽飯的交合百姓,陛下也已批準,交合百姓將會念念不忘陛下的仁義恩德。”

王行之放下書本:“倒是小瞧你了。”

李文柏躬身:“不敢,多虧老師教導有方。”

“自賣自誇。”王行之嘴角微微勾起,“此去交合天高路遠,路途上匪盜橫行,各地府兵無用,你可要多加小心。”

李文柏一一應下,心頭有暖流湧過。

或許是信任,也或許是其他的什麼原因,總之對於李文柏就任交合之事,王行之再沒提出什麼指點,關心過出行瑣事之後便放了行,這讓已經做足心理準備聆聽一整日教誨的李文柏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敢觸老師的黴頭,顧文又整日摸不著人影,連告別都沒法告,李文柏也只好將疑問憋在了心底。

次日,揮別哭得梨花帶雨的李環兒,帶著賀老夫人好說歹說硬捎上的整整一馬車行禮,加上賀府所派的五十名親兵,李文柏一行人浩浩蕩蕩地踏上了前往交合的旅程。

本來地方官上任,朝廷會派上十幾名衛士隨性保護的,但全都被脾氣暴躁的賀老夫人趕了回去,全部換上了賀府的家丁親衛,雍和帝對此居然也沒什麼意見。

讓李文柏想不通的是孔正,這位新任監察禦史見狀不剛直不阿地參他或者賀大將軍一本,也不和他這“文武勾結”的典型範例劃清界限,反倒坐著他那輛破落馬車,不遠不近地掉在了李文柏隊伍的後方。

動機很明顯——蹭護衛來了。

畢竟朝廷慣例,七品縣令有禁衛護送,從八品監察禦史可沒有。

李文柏對此倒沒什麼意見,他和孔正又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只要人家不老在自己面前礙眼,他也樂得送個順水人情。

隊伍離開京城走了十幾裡,速度漸漸放緩下來,李文柏掀開窗戶欣賞郊外的風景,這才發現隨性護衛在馬車旁邊,騎著高頭戰馬的騎士,竟然還是個熟面孔。

“李二?!”李文柏驚喜地招呼,“你怎麼會在這兒,沒有和賀將軍一道北上嗎?”

“大人竟還記得小的。”李二憨笑著揉揉腦袋,“小的奉賀將軍令留守京郊大營,老夫人聽說小的曾給您當過親兵,選護衛的時候就一道把小的給選上了。”